而且,汤若望在第一次见到赵文时,赵文就曾经给他讲过很多的定理公式,有这个前提在,所以汤若望觉得赵文也有很大的几率会做出这种事情。
其实,汤若望还有一个野心,那就是等到西方的留学生来到宣镇之后,想办法让这些留学生进入工厂。
整个宣镇中对于汤若望诱惑最大的就是大学和工厂,其中,工厂的诱惑对汤若望的诱惑更大,可是工厂他根本就进不去。
所以,汤若望就想,等到留学生过来,在这里生活个一二十年,和宣镇的这些人拉进关系之后,再想办法进入工厂。
等将工厂的所有东西全都学会后,再想办法离开宣镇,回到西方。
汤若望这一次的行为就是一个尝试,倘若这次能让特斯巴德出去,那他的计划就成功了一半。
而且,这本《宣镇见闻录》里面并没有记录任何关于大学课程的内容,再加上特斯巴德只是一个闲散人员,又不是大学里面的老师,就算失败了,也不会造成多大的影响。
不得不说,汤若望打的这个算盘实在是精妙。倘若不是之前赵文让人死死地盯着这些人,要是真的被特斯巴德回到了西方,让西方的皇帝派遣大量的留学生过来,赵文将多出不少的麻烦。
汤若望静静的站在那里,脸上满是慌张。
他脸上的慌张有三四分都是装出来的,这个时代,能跨海跑到这片土地上的人,都不是普通人,更何况是汤若望这种传教士?
而且,汤若望也非常肯定赵文绝对不会因为这次这个不太成功的行动而治自己的罪。
汤若望觉得,反正现在特斯巴德又没有出去,他身上又没有携带和大学有关的课程,所以不可能治他的罪。就算治罪,也不会很严重。
至于特斯巴德,汤若望觉得,也能保住一条性命。
对于汤若望心里的这些小算盘,赵文当然不知情。除过赵文不知情,就连那个特斯巴德也不知情。
汤若望只告诉了特斯巴德,让他回到西方之后,就到处宣传宣镇有多好,有多先进,并没有说出自己的计划。
“朕再问你,这本书里面果真只有在宣镇的见闻以及朕在宣镇实施的政策吗?”赵文盯着陈大铭,再三追问。
陈大铭掷地有声的道:“陛下,臣敢用臣的项上人头担保,确实只有这些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