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瑞的神色有一瞬间的凝滞,高琼更是悄悄在袖中握紧了拳头。
但他们出发之前,已得父王面授,如今大周势强,渤海势弱,是渤海国想与大周修好,大周皇帝却无此意,他们到了大周京中,受到冷落打压还是小事,或许大周皇帝虽以礼相待,却不把他们放在眼里,他们要知道如何应对,方不失了渤海国的颜面。
从离开新城至今将近三个月,高瑞没有一日不与副使等讨教学习,并在心中推演见到大周皇帝他该如何对答。
可当他真的站在了大周皇帝面前,也听懂了大周皇帝话中的深意,却发现他没有办法像他预先排演的一样,堂堂正正的用各项实例说出渤海国渤海国并不比大周差在哪里,两国就该平等相交。
是渤海先提出联姻,已经落了下风了。
而且高瑞确实不敢说渤海比大周更国富民强。
他开始相信,大周高祖皇帝三征渤海未捷,不是因为渤海实打实比大周强了多少,不过是占据天时地利之便,固守不出,再加以小股侵袭,方能获胜。
七十年前的大周征服不了渤海,现在有了更先进火·器的大周呢?
高瑞不敢拿大周皇帝的脾气去赌,也不敢拿他父皇的耐性、母妃的恩宠和王宫中王后和其余夫人王子的野心去赌。
心中怀着屈辱,高瑞笑谢过大周皇帝的美意,仍携高琼和使团其余人,跟在大周皇帝、皇后、太子和皇子皇女身后,由北静郡王和礼部尚书陪伴,从大明宫东侧大路行至北苑蓬莱殿内。
这一路行过来,高瑞虽没看见内宫是如何不凡,却也亲自用双足丈量了大明宫从南至北究竟有多长——竟足有新城王公的四倍大!
大周显然已对他们的到来做足了准备……他真的能从大周带回去哪怕一支燧发枪的残片吗?
饶还未到正午太阳最毒辣的时候,六月上午的明媚阳光也晒得高瑞汗湿里衣。
直到坐在了蓬莱殿的冰山旁,他才觉得一阵凉意扑面,让他浑身上下舒泰极了。
他也反应过来,从入安定门至此刻的所有,都是大周皇帝在让他们“长见识”。
不能再这样下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