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柏岭刚才的话,的确也有为自己求情的味道,除此之外,也有些拍马屁之嫌,但他这马屁,不得不拍。
杨柏岭道:“这个办法虽好,但不是长久之计。化州城毕竟只有这么大,实力有限,如果说没有外来商贾进入,这个退赃名头终究不能长久。”
徐茂先道:“这个我知道,但是只要大家尽力而为去做了,总比没做强。真靠这点退赃,无疑是杯水车薪。这事我会好好考虑,你先去吧。再过两天朱巡司就要到了,做好接待准备公务。”
杨柏岭退下去,心道徐大人此举,恐怕在于敲山震虎,震慑一下这帮人。不过,化州这风气实在太坏,不杀一杀,实在是看不下去了。
其实,杨柏岭还不明白徐茂先的心思,他这是在清道清障,为黄东海这些人商贾,扫清楚前面的障碍。
这就是黄娟那时所说的,化州这里的官风太差,只知道要银子,常常扒得人家骨头都不剩。
化州这地方,要想致富,就得先整治这些人,这里的风气,改变他们的思想观念。
否则化州永远是一个贫劳落后的地方,而越是这种地方的人就越贪,这就应证了杨柏岭说的那些话。他们不贪的话,连自己的生活都保障不了,谁还有心思为百姓办事?
徐茂先深知这个道理,但是另一个摆在面前的事实,令他不得不做出如此选择。
整顿思想,最为重要,官吏的观念,往往决定一个地界的发展,徐茂先心想自己只有把这事情做足了,才能达到自己预期的目的。
但官场内有一种怪异现象,那就是权,权力与能力挂勾,没有权力,你再能力非凡,也只能望洋兴叹,因为你会发现,什么事都做不了,做不好。
因此,很多公务的开展,决定着权力的划分,也会触及到一些人的利益,官场斗争就这样开始了。
几日后,千呼万盼朱志渊副巡司终于来化州了,徐茂先率化州文武百官到城门口迎接。
自从邓卓文托病不上朝之后,朱志渊暂代了巡抚司之职,常逊这个副巡使,反而没有得到这个机会。或许,邓家在这方面另有打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