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且先不说圣上本意并非你所说,此次私塾入官制,将以职位分类为基础,以实行考评任命制为重点,合理配置秀才资源,优化人才结构,提高文风一系人才的整体水平,如此行事怎么就忤逆不道了?别忘了,能者上、庸者下,那才是圣上亲口所说!”
“此次私塾入官制,将对文风一系现有的人实行分类、分户、分籍,纳入考评制范畴。针对这个问题,我还立了四点。”
“建立入官制度,首先是私塾由个人经营,向隶属衙门转变。”
“二是用人实行考评制,由官府统一分配、任命,通过考评,确定私塾先生的用人名额和去留。”
“三是完善和畅通,有功名者可进可出,新进秀才按照公开、择优的原则任命,同时要逐步建立分流安置,和革除功名的相关律法。”
“四是实行绩效制,私塾先生的俸禄与其品德、功名,以及文采等相互挂钩,直白来说,你私塾先生教出百个秀才来,也不如教出一个状元郎值钱!”
“如果这个方案实施之后,所有的私塾先生,都要按这个方法实行考评和管理。所有职位都是优胜劣汰,这样就可以杜绝私塾先生向学生索贿,借各种名目滥用职权,大肆收取无关杂税等问题。”
“而且我们的官府如文教司,也可以根据学生家里的反应,以及学子考核方面的成绩,来做为一个衡量尺度。采用能者上,庸者下的原则,你书教不好,还做什么私塾先生!”
宁不凡拍着桌子,气道:“荒谬!滑天下之大稽!”
这次堂议争执了很久,徐茂先始终没有发话,他也想听听众人的意见,看看大家对这件事情的发应情况。
最后,他也没有拍板,只能在心里暗自蕴酿。
没想到堂议结束,第二天的通文上就出现了一条通文,私塾先生铁饭碗被打破,实行私塾入官制。这一消息的放出,立刻在江州城引起了轩然大波。
宁不凡为了这事,居然还跑到行都司去告状去了。在大人面前暗指徐茂先太武断,搞一言堂,造成江州的不和谐。
徐茂先看到这则消息,明显有些不爽,这个提议还在讨论之中,谁就把风声透露出去?明显是想挑起集体事件,给文风改革施加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