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是步兵对骑兵毫无优势,两宋也不能延续三百余年。
事实上,朱由检也知道,步兵若战胜骑兵在于军纪严明,战术配合得当,另外再加上人数优势,虽不能全歼,但击溃或者是击退是不难的。
现在的近卫军步兵作战战术是朱由检根据周遇吉和秦良玉之兄弟秦邦屏以及戚继光之练兵法综合而成的组合兵战术。
戚继光当年的鸳鸯阵大破倭寇,无往不胜,白杆兵与戚继光的浙江兵与狼兵曾靠组合战术在关外重挫清军之威。
如今,近卫军步兵不但继承以上兵种的步兵战术,还有燧发枪为助,不可能不对清军形成优势。
至于军纪更不必言,十八万人中,不少都是当下人杰,忠义之士,又有朱由检之激励,对荣誉感极度看重,自然知道在作战期间,什么是最重要的。
读书人,在后世被称作知识分子,在这个时代属于士绅统治阶层,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虽然大官僚大乡绅卖国者多,但在这个阶层中,忠孝者也多,作为社会精英,一旦利用好了,便能成为领导社会大多数人形成对抗外地的中坚骨干力量。
基层步兵军官顾炎武就是属于这类人,此刻的他也明白所有的救国之想,家国之思,在此刻都变成了具体的战斗。
顾炎武亲自带着一个队走在最前面,从容得对清军铁骑射击着,不仅仅是他,很多军官依旧按照近卫军固有的条例身先士卒地走在最前面。
有步兵战士心理承受不住,顾炎武还会拍他肩膀一下:“不要怕,陛下说过,狭路相逢勇者胜,此刻越是退缩越容易死,盯紧一点,打中一个,即便是死,也算是不亏了!”
近卫军不少步兵战士便就是因此在基层军官的带领下扛着铁骑奔踏的压力,继续从容射击着。
彼时,两军距离越来越近。
多铎之麾下猛将梅勒额真阿拉善更是带着三百余满洲铁骑冲在最前面,近卫军的密集燧发枪射击,给他们的骑兵造成了很大的伤亡。
因而,阿拉善很担心继续这样下,会不会打掉了自己清军铁骑的士气,便干脆一马当先冒死先冲过来,企图冲破近卫军步兵阵营,在近卫军步兵阵营间直接撕开一个口子,打乱近卫军步兵阵型。
多铎此刻也被近卫军步兵这种在骑兵面前还如此严整的军阵所惊讶住了,他也知道若不立即冲垮这支兵力在自己之上的步兵,后果将不堪设想。
所以,在见到阿拉善抢先一马当先冲出去后,他又命辅国将军瓦克达也率五百满洲铁骑先冲出去。
距离缩短在两百步以内,也就是说,只要数秒之内,阿拉善与瓦克达两路骑兵便可先冲破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