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道理来讲,史可法是南京兵部尚书控制南京及其周边也就是整个南直隶的军政大权。
而如今,朱由检让李明睿巡抚淮扬,便是将南京的重要屏障即淮安和扬州的军事控制权控制在自己手里。
这样,他这个皇帝到达南京后才能把皇帝位置坐的踏实,不用担心有人趁机搞乱淮扬并从而威胁南京。
不过,现在的朱由检还没进入淮扬地界,也还没到南京,作为淮扬巡抚的李明睿便代替李邦华成为朱由检身边的临时顾问大臣,替朱由检出谋划策并总揽南撤途中的诸项事宜。
李明睿也知道自己担任淮扬巡抚就同北宋时期的开封府尹差不多,乃天子脚下的重臣,位低而权重,而如今陛下朱由检又让他临时统筹处理南撤事宜,这完全是有将他培养成未来阁臣的心思,因而李明睿也不得不尽心竭力。
对于剿除刘良佐的理由自然不难找,弹劾刘良佐的御史从来就不少,尤其是东林党的官员们对刘良佐的弹劾最多。
所以,朱由检现在也少不得借借东林党的刀杀掉刘良佐这个军阀。
江北四镇中,盘踞山东淮扬的刘泽清已被朱由检除掉。
占据徐州的高杰部则算是被朱由检收买,而即将替朱由检卖命攻打刘良佐。
占据凤阳寿州的刘良佐部则即将面临被剿除的命运。
庐州的黄得功是江北四镇中唯一可信赖的官员,朱由检自然不会动他,且已经下了道旨意给他,命他好生提防湖广的左良玉部,务必保证南京西侧安全。
也就是说江北四镇军阀的问题基本有了明确的解决方式。
朱由检以后到底南京也就不会担心有内部之患。
而对于抵御外敌,朱由检则已经在北直隶留下了朱昭明和倪元璐,在山东留下了周遇吉和孙时纶,再加上淮扬巡抚周遇吉。
可以说,从整个中原到江淮,朱由检已经在鞑子到来之前做到了未雨绸缪。
这相比于原本历史上的弘光年间忙于应对内部三大案白白浪费了一年准备时间自然好得多。
当然,这也不是说,朱由检南撤后就会一帆风顺,就能轻而易举地与建奴划江而治并顺利蓄积力量准备北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