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月兰再问道,“要准备的绳子,准备好了吗?”
小三子手上拿着一卷像绳子的东西,说道,“林姑娘,这是我们搓的绳子,按着你说的,这里大概16丈!”一丈是3。3米,15丈,也就五十多米长的样子。
林月兰接过绳子一看,都是要山里一些能保存又坚实很软的树皮藤条给编制的绳子。
林月兰用手劲拉了拉,点头道,“嗯,还行。辛苦你们了。”
小三子挠了挠脑袋,摇着头,傻呵呵的说道,“林姑娘,我们不辛苦。不过,”小三子看着林月兰手上的绳子,说道,“我们现在只搓到了一根,这些材料不太好找!明天,我们还得继续再到山上找一天。”
林月兰点头道,“嗯,只要在插秧之前,弄到两根绳子,就行了!”
张大夫听着,这些棍子绳子的,有些迷糊。
他直接问道,“丫头,你们弄这些东西做什么?”
林月兰说道,“插秧!”
“插秧?”别说张大夫不懂,实际上,即使是种过田,但却跟着林月兰第一次这样种田的人,也是不懂。
但是,林月兰没有多做解释,只是吩咐他们,按照她的要求去弄木棍及绳子。
如果在现代在乡下种过水稻,人为插过秧的人,一定知道,这棍子和这绳子到底是什么用处?
实际上,这是用来隔行,为了插秧整齐!
林月兰对着蒋振南说道,“这几天你们注意一下秧田,现在天气晴好,每天傍晚都要记得浇水,如果下雨,”说着,看了看这晴朗的天空,“按着这几天的天气近况,应该不会下雨,但为了以防万一,要给每块秧地搭建大棚。”
现在搭建大鹏,是用一种透明的塑料卷,防水又透明,即使这东西没有放下来,里面也可以晒到太阳,保持育苗温度。
但是,这里没有透明塑料袋。
因此,搭建大棚,也只是为了防止突然间下大雨,把这些还没有稳根的秧苗给冲走。
蒋振南虚心的问道,“怎么搭?”不再问为什么搭建大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