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是‘望梅止渴’、‘画饼充饥’呢,只要能达到目的,并能在最后及时收住,这就是好办法。
也无怪乎,后世时,英帝国那家著名媒体,评选‘最不靠谱的嘴’,最终的赢家,皆是政客了。
到了此时,李元庆忽然发现,平衡左右大局,将周围的一切聚往‘中轴线’,已经成为了他的本能!
…………
十二月初一,船队顺利抵达了旅顺海域,但沈氏终究还是没有同意、李元庆让她去旅顺探亲的想法,而是要求李元庆直接前往双岛。
李元庆想了一下,也不再坚持,直接令船队赶赴双岛。
到了双岛,沈氏倒是没有拒绝李元庆的陪同,带着女儿,去毛文龙的坟冢前上了香、磕了头。
此时,毛文龙的坟冢已经颇具规模,在这边,陈继盛和毛承禄两边,各留了一个把总留守,还有百多名东江部的工匠。
辽西这边则是更多,也是主要的劳力,杂七杂八加起来,得有个五六百人。
袁督师在这件事情上,做的还算是靠谱的。
长生岛这边,李元庆早已经安排妥当,也不用再刻意在长生岛停留,简单休整一番,船队直接启程,直赴辽西。
或许是拜祭了毛文龙坟冢的缘故,沈氏在之后,情绪一直有些低落。
李元庆自也不会不知趣,没有再去见沈氏。
一路显得有些说不出的寂寥,李元庆也索性抛弃了杂念,将所有的精力,都聚集到了未来大局的筹谋之中。
十二月初八傍晚,正好腊八日,船队顺利抵达了山海关海域,满桂这厮早已经在这边等候多时了。
满桂此时也知道李元庆着急赶路,已经在这边扎营一天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