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则,就算是学着昨日满桂和候世禄标枪、飞斧雨林,也不会有太多的效果。
“诸位,尔等可有什么好计策?攻克狗鞑子这乌龟壳子?”
袁督师转身看向了身边的这几个幕僚。
所谓‘一人计短,众人计长’。
在大明,尤其是到了明末,幕僚这种师爷政治,已经有了相当的规模。
比如,寻常的武官养幕僚,大多数都是为了提高自己的整体水平,把自己搞的像个文化人。
比如,回复上官、朝廷的公函,总不至于太粗暴,不成溜,拿不出门去。
同僚聚会,有个师爷在身边,也能体现自己的气场,装斯文也能装的像。
但文官养幕僚,整体水准,就要比武官高出不少了。
在很大程度上,文官集团的幕僚,不仅要做些贴身秘书的杂活,更是能参与到其中的决策。
当然,武官的幕僚,在很大程度上,也可以参与到很多重大事务的决策中,只不过,此时文武殊途啊!
武官的权利,除了李元庆、毛文龙这样近乎是独立于朝廷之外的大军头,哪怕是到了祖大寿、赵率教这一级,其实际权利,也是小的可怜,处处都要受到头顶上文臣的掣肘!
而袁督师这几个幕僚,那就更悲剧了……
他们只承担最繁琐的秘书活计,但真正决策,他们却很难参与!
笑话。
他袁督师是何人?
什么事情,他自己不能乾纲独断,还要把权利分给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