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文龙这话说的已经够实在了,李元庆当然明白他言下的深意,忙重重点了点头:“大帅指点,卑职铭记于心。”
说到底,九边的将门体系,到此时,几乎是已经烂到根子上了。
不论是辽地,宣府,大同,蓟镇,又或是更西北的山西、延绥、固原、宁夏、甘肃,其实际利益,早已经被将门们瓜分干净。
哪怕是李元庆去了榆林,将榆林独立一镇,九边变成十边,没有个五六年、七八年的时间,怕是别想理出头绪来。
更不要提,还要放弃海贸了。
毛文龙当年,为何要将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带着不到二百人,奇袭镇江,不就是为了脱离这狗尿不臊的将门的束缚么?
毛文龙品了一口茶水,笑道:“元庆,陈忠,此时,形势虽有些危机,但整体上,咱们辽地的大架子还在。你们也不要太过担忧。皇上……”
毛文龙看向京师方向,缓缓叹息一声:“皇上迟早会想明白过来的。咱们此时,还是要先稳住。”
对毛文龙这个态度,李元庆早已经心知肚明,忙恭敬称是。
陈忠亦然。
到了这里,正题基本上已经结束了,大家对未来的策略、或者说安排,心里都已经有了数。
毛文龙也轻松了不少,笑着问起了李元庆和陈忠此次北地之行的经过。
李元庆便将这话题的主导权,交给了陈忠。
陈忠此时早已经非当年那个莽汉,自然知道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
三人间的气氛,慢慢轻松又活络起来。
临近中午,厨子们已经做好了丰盛的午饭,得到消息的陈继盛也急急赶了过来,四人一起,喝酒聊天。
有了陈忠关于北地的介绍,加之几杯酒下肚,也追忆起了毛文龙的追思,他深有感触的道:“元庆,陈忠,继盛,北地是个好地方啊。多年以前,我还亲自去过奴儿干都司。待咱们灭掉了建奴之患,一定要把北地收回来啊!至于更远的西伯利亚,若是有可能,咱们也绝不能放过啊!”
…………
一顿午宴,尽善尽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