举一反三,串联成片。
在这方面,哪怕他商老六比李元庆年长十几岁,却也只能是甘拜下风啊。
“元庆,咱们虽未跟王大人会过面,但战报、文书,却并没有少。只要咱们这边带的礼物多些,想必,王大人也不会挑他们的毛病的。对了,元庆,你准备什么时候走?”
李元庆一笑:“明天吧。明天,先去山海关!”
…………
陪着一众老婆孩子吃过了晚饭,李元庆来到了内书房,只留下小荷在身边伺候,拿起炭笔,在纸上写写画画。
俗话说,‘好脑子,不如烂笔头’。
时至今日,以李元庆的身份、地位,他早已经不再是一个人。
说的直白点,别说李元庆说一句话了,哪怕是他的一个小动作,都会成为底下人揣摩的风向。
因此,李元庆不论是做人还是做事,必须要条理规划,将大势,牢牢的掌握在自己手中。
只用脑子来想,显然不如列出个简要的大纲更为条理。
此时,李元庆虽然贵为镇国将军、长生岛总兵官,统揽辽南战事大权,但实际上,他还是武人,还是泥腿子。
此次对朝廷报功,虽然报奏、文书,已经先行送去了辽西,但验功方面,却并没有通过辽西,这实际上已经破坏了官场的潜规则。
但这种东西,却又不能直接送去辽西。
雁过拔毛,早已经是大明统治阶层的共识。
李元庆此行一共只报上去五百级鞑子首级,说实话,已经够少了。若再被辽西扒一层皮,那在新皇朱由检面前,可就真不好看了。
这倒不是李元庆要故意缩小首级的数目,故意不给辽西面子,主要是因为,辽西方面的构造实在太过复杂了。
现在辽地的战事,皇太极已经实施了严密的收缩防守策略,再不像是几年前那样,双方稍微‘擦枪走火’,便能引发双方大规模的交战。
李元庆现在搞到鞑子首级,也没有那么容易。
这一来,资源是有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