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陈忠这个想法虽然很现实,经过他的仔细筹谋,流程也比较清晰,但李元庆却并没有急于将此事定下来。
最主要的原因,正如陈忠所说,这个战略,很可能会让儿郎们付出不少的伤亡。
要知道,打仗,并不只是战斗会减员,事实上,在真正的战争中,真正的战斗减员,其实只是很小的一部分。
此时不比后世,军队运输,直接就是飞机、火车、卡车。
哪怕是后金军,就算尽是骑兵,前锋军队与后续补给之间,也绝不能相隔太远,这也就注定了,军队的行军速度,会被限制在一个框架内。
如果是大军主力进入蒙古腹地,这倒没什么,毕竟,时至今日,长生营在这方面的规制流程,早已经是相当完善。
就算不靠海,就算没有船队的补给,有强大的火力作为支撑,李元庆也有绝对的把握可以全身而退。
但~,此时毕竟只有九百名军校将官,在人力资源和战马资源都太少的情况下,贸然进入蒙古腹地,这就显得有些太冒失了。
这些将官们,莫说是阵亡了,哪怕只是受伤,便已经足够李元庆和陈忠心痛的了。
陈忠精心思量了几天的想法,没有在第一时间,便被李元庆应承下来,这厮却丝毫不生气。
这主要还是陈忠的性格,以及多年来,他跟李元庆兄弟之间形成的默契。
如果有更好的选择,陈忠宁愿退一步。
包括李元庆,也是一样。
这也是李元庆和陈忠两人,从天启元年开始,一路一直配合到现在,几乎是战无不胜、无往不利的最关键原因。
但陈忠的这些精心筹谋,却也并非是无用功。
因为,这让李元庆的脑洞被打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