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庆也不得不考虑这些方面,先将她们安置下来,再根据她们的条件,给她们寻找糊口的活计。
好在长生岛现在不论是田地、还是商业,都处在迅猛的起飞阶段,对人力的需求很大,这些女眷也不用挨家挨户建宅子,集体化的大通铺就可以,事务虽然繁杂,但却还并非不可接受。
一直到八月初,各项事务终于理清了头绪,渐渐开始尘埃落定,李元庆也有了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考虑京里的应对方案。
按照以往的惯例,大胜的捷报,最晚半个月、二十天,就会收到关于功赏的回复。
但此时,因为阉党和东林的纠结,已经过去快两月了,还没有明确的消息传过来,也没有确定准,到底要不要李元庆、毛文龙、陈忠几人,去京里参加封赏。
但通过杨娇~娘雾雨阁的渠道,李元庆却是提前摸到了一点小风声,此次封赏,极有可能‘雷声大,雨点小’。
毛文龙这边,有可能是继续加持尚方宝剑,而李元庆和陈忠这边,估计就是金牌、银牌令箭,还有就是金钱方面的补偿。
毕竟,不论是毛文龙,还是李元庆和陈忠,这‘腾飞’的速度实在有点太猛了,不是定鼎重城,歼灭主力这样的功绩,朝廷也不可能再给几人太大的直接封赏。
长生岛八月初的天,已经有些凉了,尤其是午后又有一场大雨,空气中已经隐隐渗进来秋的意味。
大的政务,基本上都已经被理顺,今天下雨,李元庆也就没有出门,呆在内书房里,仔细理着这些时日各方发过来的邸报、情报。
站在李元庆的角度,此时他是不愿意进京的。
既然阉党和东林已经差不多达成了妥协,不肯给他们几人肥肉,只肯丢几块小骨头,再进京,意义并不是太大。
有魏良和张启亮去京里周旋,便已经足够。
李元庆也正好准备利用这个契机,去日本和南洋走一趟。
‘内斗内行,外斗外行’。一直是华夏民族最大的痛。
此时,长生岛军力昌盛,物资却不充裕,李元庆也想借此时机,去日本和南洋碰碰运气。
看看他的儿郎们,与此时世界的‘先进武力’,究竟有多大差距。
成了,自然最好,若失败,有强大的船队作为支撑,李元庆和他的儿郎们也有充足的自保余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