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时,随着镇江之役时、五千余辅兵并入了战兵序列,李元庆麾下的实际战兵总量,已经逼近了两万人。
再按照千总队来划分,已经有些‘衣服小、身子大’了。
大明的实编千总编制,相当于后世的‘团’级编制。
但此时,长生营的千总队编制,已经相当于一个超大号的‘加强团’。
小一点的千总队,也得有小两千人规模,大一点的,像是段喜亮的第一千总队,实际兵力已经直逼三千人。
李元庆原本也想对此进行大跨步的改进,甚至,直接采用后世的军事编制,长生营也有足够的资历,从‘营’而改为‘军’。
但仔细思量,李元庆还是放弃了这个念头。
所谓‘名不正,则言不顺’。
李元庆此时虽已经贵为镇国将军、长生岛总兵官,但在根子上,他只是一个武人,一个不入流的泥腿子。
千总队的编制虽看似很小,容不下这么多‘大身子’,但根子上,军官们该升官还是升官,对应级别所属的待遇,不会有任何实际偏差,虽然千总队的名头是小了点,但长生营内部规划严密,不会影响丝毫战斗力。
唯一的缺陷,就是本该立为‘营’的千总队,名头上听起来小气一点。
但正所谓‘高筑墙,广积粮。’
与其为了区区虚名,反倒被那些大佬们和‘疯狗们’盯上,何如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稳扎稳打的来?
毕竟,袁督师还没有上位,他那威风凛凛、简直堪比毁灭宇宙的那一刀、还没有砍下,大明的秩序依然稳固,还没有被破坏,远不是为了区区虚名,而成为风口浪尖的‘出头鸟’之时啊。
倒是政务方面,迫切需要一个更为合适的编制规格了。
正思虑间,前方的一排一百二十名长枪兵已经准备就绪。
“虎!”
“虎虎虎!”
“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