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无寸铁的他们,又如何反抗如狼似虎的后金主力?只能是沦为猪羊,被全部宰杀。
广宁之战,真正死在后金军手里的明军,只不过是屈指可数。
尤其是大大小小的军头们,除了被充作炮灰的、抓了典型的,其余很多人,都未曾真正伤筋动骨。
后来,后金主力撤走,一把火烧了广宁城,赵率教趁机收复了前屯,开始大肆在前屯招兵买马,意图恢复。
但赵率教是关宁的老牌将门子弟,怎的可能会看上太多广宁军的溃兵、泥腿子?
除了少数有用之人,被赵率教留下来,其余的大多数,要么,卷着家财、铺盖跑路,逃回关内,要么,去皮岛投靠了新兴的毛文龙,混个一官半职。
毛文龙自收复镇江后,圣眷正浓,威势冲天,魏公公也很看好他,加之皮岛并没有文官监军,着实是提拔了一大批人。
李元庆和陈忠,就是当时的受益者。
但他们两人却只是‘之一’。
再之后,包括沈阳、辽阳的明军溃兵残留,有诸多军官,后来都到了皮岛,融入了东江体系。
毛文龙‘海纳百川’的思维并没有错,只不过,重重原因限制,皮岛资源有限,他并不能将这些汇聚的百流,发挥出最大的威势。
说到底,这还是时代的局限性。
尤其是现在东江本部中,只要稍微差不多、有点本事能力的,或者会钻营的,基本上都加入了毛文龙的义子大军。
此时,在皮岛,放眼望去,‘哗啦啦’一大片,全是毛文龙的义子家丁。
这让那些真正有能力、却又不善于往上钻营的将官们,又该如何自处?他们又何时才能等到机会?
当初在镇江城,也幸得李元庆心狠果断,果断放弃了镇江城,逃到了广鹿岛,对毛文龙形成了既定事实,随后又簇拥他去皮岛,这才勉强一只脚跳出了这个圈子。
但真正到李元庆升为总兵,彻底在大势上摆脱毛文龙的控制,还是用了近三年的时间。
但某种程度上而言,即便是现在,李元庆依然处在毛文龙的影响力覆盖之下。
陈忠此时能说出这番话,也是在他跳出这个圈子之后,得到了李元庆带给他的切切实实的实惠,才能看的更明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