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便是官厅府内的账目,包括李元庆的大片田地和牲畜场各项不动产资产。
第三,就是张芸娘和渠敏秋的内宅产业,包括她们现在正在努力经营的各种店铺之类。
最后,则是李元庆的小金库,也是这所有一切账目的本源。
商老六这边,主要是各项军费、辎重开支。
马管家这边,属于基础建设,与商老六这边时有重合,但大多数时候,都是马管家这边出银子,毕竟,长生岛这般状态,一切自是以军费为重。
至于张芸娘和渠敏秋的铺面产业,则是李元庆关于商业化的尝试,现在还太小,也指望不上。
唯一能依靠的,只有他的小金库了。
此时,看着愁眉苦脸的两人,李元庆也是眉头紧皱。
现在已经是天启三年,经过了两年多的发展,长生岛早已经不是初立的时候,只有千八百人,寥寥银子就可以养活。
现在,长生岛的人口基数已经超过了三万,按照最保守的估计,养活这些人,一年至少需要10万到15万的银子。
若今年春耕顺利,风调雨顺,产出不错,这个数字可能会缩减一点。
但这基本是底线,过了这个线,根本无法维持。
而天启二年,长生岛收到朝廷的军饷开支,即便加上赏赐,尚不足4万两。
这期间,有11万两的落差。
而这落差,便只能由李元庆自己来想办法。
当然,这其中有很大的原因,是因为李元庆扩张的速度太快,人口基数的增长太过迅速了。
像是张盘和陈忠,虽然也有压力,但他们人口基数小,远没有李元庆这么大的赤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