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是男人,凭什么你后来的新兵蛋~子反而能搂着老婆孩子,而他们这些老兵们,却是孤身一人,要住营房?
虽然李元庆对本部有很强的控制力,但人心都是肉长的,都是壮年男人,一时还可以,但若时间长了,谁又能没有三分心思?
李元庆倒是后悔当时没有提前将镇江城里佟家那些家眷带出来了。白白浪费了资源。
这般情况下,万一出了事,到底是帮老兵还是帮新兵?
又如何能凝聚起队伍的向心力?
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李元庆也只能是防患于未然。
至于李元庆本人,带着家眷,这倒不是太大的问题。
上位者总是要有些特权。
这些丁口,本就是李元庆的私有财产,在此时的意识形态下,李元庆就是他们的主人,按照儒家的说法,就是他们的‘父’。
李元庆可以‘爱民如子’、‘爱兵如子’、与士兵、治下民众同甘共苦,却并不能把他本身也融入这个阶层。
世界上,有很多东西,都是特殊时代的产物,可以借鉴,但却更要融汇。
比如当年红军长征,之所以顺利完成,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领袖们身先士卒。
只是,在那个时代,经历了新文化运动,民智开放跳跃很大,几千年传承的儒家文化受到了巨大的冲击,人人都要做新时代的人,平等、自由这种观点,已经开始被人们所接受。
但此时还是在明末,很多东西,就不能一概而论。
人都是有劣根性的。
为了维护自己的威严,李元庆自然也要在保持亲近的同时、与这些士兵和民众拉开一些距离。
只不过,这个度,却是要仔细把握。
但商老六说的没错,解决这个问题的根源,还是要尽快搬去长生岛,让士兵和家口们得到切切实实的实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