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道德经是除了圣经以外被译成外国文字发布量最多的文化名著。
当然,在唐丁看来,道德经远比圣经要深奥晦涩的多。
想到圣经,唐丁也接触过圣经。在英国的剑桥大学基督学院,那里有一本灵气充裕的圣经原著,极有可能是圣经原稿。
唐丁因为这本圣经中的灵气,逃过了血族的追杀。
那时候,唐丁晕倒后,圣经中的灵气不翼而飞。即使是唐丁并没有吸收到这圣经中的灵气,唐丁还是对圣经心中感激。
但是,这圣经只能算是宝贝,而这道德经却是圣物。
那本看似充裕的圣经中的灵气,相比较这本道德经,却是小巫见大巫,根本没有可比性。
圣经之所以伟大,只不过是其中蕴含了亿万人的信仰之力,这信仰之力,应该就是圣经中的灵气来源。但是道德经中灵气,可以用浩瀚来形容,信奉道家之人并不多,所以道家的信仰之力,应该远低于圣经才是。
可是实际上,这本道德经中的灵气,却比圣经要丰富的多。
但是,结果却正相反,唐丁手中的这本道德经,却似乎蕴含了无穷无尽的灵气。
虽然这道德经中的五千字,唐丁早已读的滚瓜烂熟,但是唐丁却总有种感觉,自己读书不过是浮在表面,这道德经中的深意,自己还未曾了解。
比如这句: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看似是在解释道的玄妙,但是唐丁总有种感觉,这句话似乎是要揭示大铜门的秘密,只不过自己暂时未能参透而已。
还有这句: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这话看似是在解释天、地、人、道、自然的关系,但是这句话却提纲挈领,“道法自然”四个字,揭示了自然而然的本质,也总结出了整部道德经的中心思想。
可是如果说整部道德经只讲了这个,似乎还太浅薄。
什么人看道德经,都能从中找出他想要的东西。道德经就有这样的能力。
文人看道德经,可以从中找出其中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哲理。
将军看道德经,可以从中看出用兵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