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虚打开车门,带上行李下了车,冲着陈元招招手,大步向前走去,不一会儿,就消失在前方的一处拐角。
少顷,车门关闭,校车继续向前开。
贫民区总共分为四片区域,分别位于临江市东、西、南、北四处近郊。
校车所在的区域,位于贫民区南郊。
南郊又分为十二个街道,每个街道都住着十来万居民,十分拥挤。
陈元的家,就在靠西北边的“洪峰街道”。
临江官方在每片贫民区,都设立了相应的“管理委员会”。
每个委员会下辖多个“街道办”,协同各部门在贫民区设置的驻点,共同管理临江四大贫民区的八百万居民。
此外,临江市“武者协会”在各个贫民区也设有“办事处”,负责协助官方处理贫民区发生的一些紧急事务。
相比临江市区而言,贫民区无论是基础设施、生活环境、治安状况都恶劣的多。
虽然不像“黑木镇”那样,动辄发生人口贩卖、毒品交易、地下势力火并这种大案要案,但依然存在着数不清的治安问题。
对于这些问题,当地“管委会”和警方、武者协会一直在努力打击。
但一则,贫民区人口实在太多,警民比例悬殊,单靠目前贫民区驻扎的武者和警察,根本就是杯水车薪。
二则,贫民区人口流动性巨大,许多罪犯都是流窜作案,久而久之,贫民区的治安问题成为每一位贫民区居民心中的隐痛。
又过片刻,校车驶入一片人流密集的市镇。
道路两旁摆满了摊子,摊子上陈放着各式各样的货物,居民们往来闲逛,小贩们大声吆喝,一眼看去,倒也热闹的很。
此时,窗外忽然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
崭新的校车穿过市镇,开上一条泥泞的小路,瞬间沾满了脏兮兮黏糊糊的污泥。
陈元打开车窗,透过密密斜织的雨幕向外望去,贫民区的风貌登时映入眼帘。
高高低低、错落不齐的楼房,狭窄逼仄的乡间道路,衣着朴素、皮肤蜡黄的乡下村民,以及远处时不时响起的鸡鸣与狗吠,一下子就将他拽回了无忧无虑的童年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