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说谢谢咱们的细心,给她省了很多麻烦,扔下就走了。”他总不能再给送回去,那不是不给人家面子吗?
“这次送的什么?”耿帅好奇。
他对酒其实没有什么太大的兴趣,就是聚会的时候喝点儿,平时不好这一口,米亚不会又送酒吧?
很遗憾,真的被他给猜对了,米亚确实是又送了一堆的酒。
“好像是汾酒?”王冬拆开箱子,拎出来一瓶酒看了看标签说。
“没喝过这种。”朗科也拿起来一瓶观察了一下标签,“可能是当地的产业。”
说完他拆开手里面的酒瓶子,闻了闻,随即眼睛一亮,对着瓶子吹了一口,“好酒!”
入口绵长,韵味十足,这是他最近五年来喝到的味道最好的酒了。
“纯粮食的,应该是没有调过味,我在市场上没喝过这种口味的汾酒,应该是私人订制的版本。”他开口说。
很多人有种误解,调过味的勾兑酒就是假酒,但其实这是一个误区。
酒产业工业化了之后就一直存在勾兑的行为,为了保持酒液的味道一致性不会出现什么口味差异,绝大多数的酒都是要进行调味的。这个勾兑调味不仅仅包括了用酒精来进行勾兑稀释降低成本,也包括了使用新酒跟别的窖藏的酒和陈酒按照比例进行混合调制出醇厚的口感。
劣质的勾兑酒不说,一些老牌子的优质品牌酒在勾兑质量上还是有保证的。而一些地方的当地酒则是完全依赖本地的销售量,走的就是小众精品,根本就不玩勾兑的那一套。还有一些则是按照客户下订单来,人家赚的就是这个钱,你要什么我给你什么,小厂自有小厂子的生存门道。
这个汾酒应该就是那种从小厂子买的,没有什么名气,但是用料扎实,出来的成品也很惊艳。
“好像米总监是蛮喜欢存酒的......”王冬抓了抓下巴,若有所思的说。
这妹纸貌似是对存酒这种行为十分热衷,看她存了十几箱啤酒就知道了,没准儿就是个囤货控,说不准家里面还有多少各种从四处搜罗来的小众却味道好的酒呢。
“我觉得她应该是对用酒做食物这种事情很热衷吧?”朗科反驳。
真正喜欢喝酒的人怎么可能随便把这么好的酒给送出去?而且人家自己不是都说了,那些啤酒本来是用来做啤酒鸭的。祖国人民自古以来就有把酒运用到食物中去的传统,什么白酒黄酒米酒桂花酒......简直就是玩出了花样,也许人家妹纸就是对厨艺比较有偏好呢?
“行了行了,在这里瞎猜有个屁用,赶紧分一分,别放这里占地方。”老刘对这群人的天马行空是无语了,还米总监呢,谁家总监干活儿不要钱还倒搭的?
这酒就算是小众,可是既然是纯粮食酒,那就肯定不便宜,人家出门一趟赚点儿外快容易吗?就这么砸出去了一堆,你们还在这里叽叽歪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