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柯不说,丁毅也不知道,原来大乾现在已经有的手机,不过现在叫移动电话,但没有民用。
原时空,1831年由英国的法拉第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并在100年后(1940年),由美丽国贝尔实验室发明了第一台移动电话,但当地体积太大,不方便移动,只能放在实验室的架子上。
直到六年后,即1946年把移动电话安装到汽车上,在行驶的汽车上,打出世界上第一个移动电话。
1957年,工程师列昂尼德.库普里扬诺维奇发明了ЛК-1型移动电话,把设备从三公斤减到一斤,此时已经可以打向任意一个固定电话,接受范围在60年代达到200公里。
再到1973年,摩托罗拉的马丁·库帕,发明了世界上第一代正式的移动电话,也就是所谓的大哥大。
而中国一直到1987年,即十几年后,才由广东率先建设了900MHz模拟移动电话。摩托罗拉也在京师设立了办事处,推销移动电话。这种重量级的移动电话,厚实笨重,状如黑色砖头,重量都在一斤以上。它除了打电话没别的功能,而且通话质量不够清晰稳定,常常要喊。它的一块大电池充电后,只能维持30分钟通话。虽然如此,大哥大还是非常紧俏,有钱难求。当年,大哥大公开价格在20000元左右,但一般要花25000元才可能买到,黑市售价曾高达5万元。这不仅让一般人望而却步,就是中小企业买得起的也不多。
这是原时空手机的发展史,而在这个时空,因为丁毅的皇家大学建的早,弄的好,提前一百年发明了电磁感应现象。
并在五十年前完成全国电话电报的建设,然后这五十年里,皇家大学和皇家科学院一起在联合研究移动电话。
八年前,陈柯还在学校的时候,就看到学校里有战地移动电话。
这种移动电话,和贝尔实验室发明的很像,体积比较大,通讯距离大概在一百公里内。
大乾现在只在军队中普及,民间和社会层面完全没有提到。
大乾军队里也是每个营只有一台,需装在汽车上,不然太沉。
陈柯在学校就是研究这方向,希望把移动电话越弄越小,通讯距离越弄越大。
听说,现在通迅距离已经接近无限,即只要当地建设了900MHz的信号,就可以打向任何一个固定电话,和同样的移动电话。
没有普及的原因,还是体积太大,成功较高。
“现在一台有多重?造一台要多少钱?”丁毅这时问。
陈柯道:“我同学留在学校当老师,据说,现在一台重三公斤,移动电话成本不高,高的是信号塔建成本。”
“他们估算过,每台最低要卖一万块以上,这没多少人买的起的,而且这么重,所以还没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