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重要的是什么?当然是大乾帝国的稳定,百姓的温饱。
明末这两年民间是很缺粮的,丁毅最后打满清之前也很缺粮,多次从朝鲜、日本运来粮食,加上江南的税粮支持才发动了最后的大战。
现在帝国新定,内阁也改组完成,在大乾法典出来之前,丁毅先循序渐进,进行少量的改革。
但改革的基础,就是得让全国百姓都吃饱。
“陈有富,你给大伙说说最近的粮食情况。”丁毅最后点名户部尚书陈有富。
陈有富的表情马上丰富起来。
李定国九月灭后黎,从后黎掠夺的财富不说,除了后黎普通百姓的粮食外,李定国把后黎王室成员,官员勋贵和富商地主家里的所有粮食全部抄没,官将砍头,商人送大澳。
共得粮食三百四十多万石。
他十月灭莫朝,十一月灭占平。
十一月初打进占平时,后黎的粮食还没有统计完,还在往船上运,莫朝和占平的都没开始拿。
丁毅当初运李定国过去的三千多艘船,从九月起开始把大量的粮食往国内运。
据李定国当时来信,十一月安南第三季水稻可以收,全国的粮田又能收几百万石。
现在李定国就怕没船,来不及运,又怕安南的雨季无存存放。
陈有富说到这里,脸上已经笑开了花:“李总兵的信件昨天刚刚由陆路,快马到京城,粮食还在海路上。”
“我们的计划是,往湖南和广西运一批,让湖南的和广西粮往贵州和河南运。”
湖南和广西有些粮,他们可以从陆路或水路直接往贵州和河南运,而安南的粮可以经水道,直接往湖南和广西运。
这相当于是个接力,省时省工。
如果直接把安南的粮往河南和贵州运,那就比较麻烦,还是要经过湖南或广西。
这在后世来讲,就是调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