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村长从人群中上前两步应对陈夫子,“我们唐家村好不容易出了一位读书人,还考上了童生。
现如今却因一句品行不端便被赶出了私塾、断了科举之路,作为唐家村的村长,我自是有责任来了解一番的。
所以今日我便带着族人来向陈夫子您讨一个说法,您说大祖品行不端,不知您是如何评判的?”
随着村长的话音落下,其他人就迫不及待的你一言我一语了起来。
“是啊,陈夫子你是如何评判大祖他品行不端的?我们作为唐家村的人,从小就看着他长大,咋还不知晓他品行不端?”
“大祖为人向来谦逊有礼,哪怕是个读书人也从未看不起过我们这些泥腿子,见了面便主动打招呼,有时候还会主动帮一把手,人好着咧!”
“大祖向来是个安分规矩的读书人,秋收之时还会回家帮忙下地,不知多孝顺呢!咋就品行不端了!”
“陈夫子啊,你可不止是教书育人的夫子,你可还是有功名的秀才,可不能胡乱冤枉了人!”
“就是啊,陈夫子你可要把事情查清楚了,不然大祖一辈子都得毁了!”
就在这时,唐大祖也从人群中站了出来,恭恭敬敬的对陈夫子行了一礼。
“子贤见过陈夫子。”
不等陈夫子发难,唐大祖便又道,“子贤今日来并非想回私塾,而是想寻求一个答案,望陈夫子能告知子贤,您为何会认为子贤品行不端?
子贤出身农家,深知读书不易,因而向来谨守规矩不敢逾越半步,唯恐一不小心便让家人失望,甚至是连累了嫁人。
故而子贤向来本分,实在不知为何被陈夫子您认定为品行不端,还请陈夫子能给子贤一个答案,也好让子贤铭记,往后不再犯。”
说罢,唐大祖对着陈夫子再次行了一礼。
此时此刻,陈夫子的脸色可谓是难看到了极点。
他本以为不过是一件小事,便也就爽快的答应了那人。
谁知这唐大祖平时瞧着不争不抢,全然一副没有脾性的样子,却不成想竟是一块硬骨头!
一不小心,就会让他磕崩牙!
在这一瞬间,他其实已经有些后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