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老,我有个问题想问你。”
吴顺突然说道。
“子轩有何事,但说无妨。”
在益州有段时间了,华佗对吴顺的称呼也不再那么拘谨,而是直接称呼表字了。
“华老,天下病患何其多多,您一人能治多少?”吴顺问道。
“能治多少就要看能遇到多少。遇上的,只要能治,老朽便会出手治上一治。”
这的确是华佗治病救人的方法。他钻研医术,为此访遍名山大川,寻找珍惜药材,也是为了能治更多的病,救更多的人。
不过一个人的力量,始终是有限的,就像在隔离区,华佗一个人一天也查看不了多少人。最后还得随行的医者帮助。
于是,吴顺有了一个更好的能造福大多数人的想法。
“我想在益州学院内增设一所医学分院。不知华老可愿担任院长一职,为天下百姓培养出更多合格的医者?”
“子轩是让我收徒?”
华佗问道,收徒讲究缘分,而且徒弟得师傅看上才行。
看到华佗眼里的迟疑,吴顺知道华佗理解错了他的意思。连忙解释道:
“华老,教学生不比收徒。收徒首要看心性与资质。然后教授学生却不用,只要对医术有兴趣之人皆可入学。”
如果是收徒,有合适的人选,华佗也会考虑,但是吴顺这么一说,华佗更懵了,而且有些生气:
“子轩,有兴趣就能学,万一学不好,岂不是造就了庸医?”
庸医就是害人,没病都能给你治出病来,小病能治成大病,大病能治成绝症。
“华老,跟您学习医术的学生,一定要获得您的准许,也就是获得医学院颁发的毕业证明才能独自行医。这样就可以避免庸医害人了。莫非华老不愿将医术教给他人?”
最后,吴顺用了一个小小的激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