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公,学院的学生多少有些人浮于事。”
通过阅卷,诸葛亮也发现了这些学生的问题。拿到一个考题便在那里引经据典,夸夸其谈的太多。这类学生日后对益州的作用非常有限。
益州要强大,要一直强大,就得不断地培养出人才。益州学院第一届的学生,实在不尽人意。
“是啊,学习就得脚踏实地,求真务实,这点我会和蔡老说。多让学生体验一下百姓疾苦,甚至让他们去田间参与劳作,没有参与过就没有权利胡说八道。”
其中一张考卷中就这道,只要益州百姓辛勤劳动,益州便可以不愁粮草。
但是他却没说百姓怎么辛勤劳作,益州如何帮助百姓,如挖渠引水等等,写的太简单。
吴顺看完后,很想让那个学生亲自去田间体验一下田是怎么耕的。
发现了问题,就得解决,不然花了大力气,却得不到好结果,岂不是浪费精力,浪费时间?
“主公,这些学生想法还是有的,眼界都很宽阔,看待问题也懂得从多个角度出发,也不算一无是处。”
见吴顺对这次策论极不满意,诸葛亮连忙替学生们说好话。总体来说,益州学院的学生还是不错的。
“孔明啊,你是否觉得我要求高了?”
吴顺问道。诸葛亮都替学生说话了,也让吴顺开始反思自己的问题。他是穿越过来的,带着后世的思想,在这里,他总会先知先觉。
“主公,学生只要有想法,日后有的是实践机会,不可操之过急啊。”
诸葛亮没有明说,但意思是吴顺确实有点高要求了。
推荐都市大神老施新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