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其实也不清楚庞统的去向,不过他心中笃定,庞统想辅佐的人之中,吴顺是第一个。
“既如此,此事就此作罢。此次益州书院的策论考核,叫上孝直,你俩一起阅卷!”
吴顺大手一挥,立马就给诸葛亮安排了个阅卷的工作。不过这工作能了解到益州学院学生的水平,诸葛亮便欣然接受了。
蔡邕回到学院后,当天便宣布了策论考题,并以此对学生进行考核。
……
“蔡老,这个不错。”
法正拿起一张答卷,递给蔡邕。
考核结束后,诸葛亮,法正,便来到了学院,跟蔡邕一起阅卷,从中挑选好的答卷准备送给吴顺过目。
“嗯,从天下大势分析入题,先留着。”
蔡邕看了一眼,便把答卷放在一边,接着继续挑选。
阅卷工作非常苦闷,也唯有像诸葛亮,法正这等智谋之士能从中体会出乐趣。
一天之后,十分答卷出现在吴顺面前。这是蔡邕他们三人精挑细选出来的。代表了学院学生的最高水平。
“这些学生可以啊,能不能实行不知道,至少很有想法。”
对这些学生,吴顺不吝惜自己的赞赏。年纪轻轻就知道针砭时弊,从中得出启发,已经是很不错了。
只不过学生缺少历练,有些事情太过理所当然。比如其中有份答卷就说了,益州兵强马壮,武陵军随时可以出动,只要后勤能保障,几年内便可扫灭其他诸侯,使得天下重归太平。
“此子太过理想化,须得好好磨练。人之一世,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
随便抓起一张答卷,吴顺便能点评几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