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想法我是发在朋友圈里的,然后我说,一样写了,我就写评弹和越剧。
别看这部书并不如《萍踪侠影录》或者是《云海玉弓缘》那么出名,可是它有越剧和评弹在改编演出的。
于是我把评弹的故事概括,以及越剧的唱词发了一段在朋友圈里。
这时候被梁羽生家园论坛的负责人药师丹枫看到了,她说,让我发到论坛里。
一样在发了,我就索性参加征文了。
没想到这一篇文章是产生新鲜度的,很多人都没想到居然有戏曲来改编,也是获得好评的。
当这篇文章发到微博上时,就有网友看了后说,产生了兴趣。
我对这类回复也是很在意的,看看人家怎么说,这是读者的反馈。
人家说是对苏州评弹产生了兴趣,可惜听不懂,提出是不是可以有文本参考。
我当时就在想,如果要有文本的话,那么就要每天去听写一段了,先去试试看,听写下来感觉如何。
一开始的时候,我是很不适应的。
后来,慢慢地也就顺了。
于是我接下了任务,经过权衡和尝试,决定每天就听两分钟左右评弹,听后记录下文本。
别看评弹里只说两分钟,我要听的起码就是十五分钟。
这不是什么需要用很大的力,却是细磨的工夫。
这一档书有32回,听到现在也过半了,估计年底前可完成。
今天早上我在想,苏州评弹和评话有很多好的东西,可现在大家一来没时间,别看每天不见得很清醒的知道忙的价值是什么,可真的是又忙又累。二来,苏州评弹有地域性差异,过了江浙沪一带,的确是听不懂的。而且世界再怎么发展,要去联系贯通这种小事物,也未必能行。
但是我今后如果不写作了,大可以继续翻译苏州评弹。
一早就说了,人家是前苏联翻译,我倒好,是苏州话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