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平四年、八月。
远在封地的宝鼎公主和安武公主早早遣人送来给长平帝的寿礼。
宝鼎公主送了块千年古玉,古玉内杂质颇多,连中品的玉石都算不上。巧就巧在古玉内的杂质刚好组成个不太明显的‘渊’字,贴合长平帝的名讳。
安武公主的寿礼仍旧是珐琅花瓶,去年的珐琅花瓶只有成年男子的小臂高,这次的珐琅花瓶足有成年男子的腰高。
随着长平帝派往江南的钦差回到长安,牵扯甚广的商州案终于彻底结案。
包括山南东道、长安和江南在内,总共有百多名官员牵扯其中。大部分官员都被抄没家产,罚为矿奴,极少部分人判秋后问斩。
罚过罪人,自然也该论功行赏。
首先是先后从长安派往各地的钦差。
最先派往商州的钦差早就回到长安,他们因为效率低、没查到任何有用的东西,还曾被安武公主弹劾,几乎人人贬官,只有两个人小升半职。
派往山南东道的钦差整体表现优异,肃清山南东道的过程中几乎没出过差错。长平帝赐主事者赏银各两千两,余下之人赏银各五百两。主事者官升两级,余下之人皆升一级或调去实权更大的衙门。
最后是派到江南的钦差,因为在牢狱中自杀的江南罪臣过多,数量远胜于长安的罪臣和山南东道的罪臣,长平帝对去江南的钦差印象一般。
赏银仍旧是主事人赏银各两千两,余下之人赏银各五百两。
在升官方面,去江南的钦差却不如去山南东道的钦差。
只有个别在长平帝心中留下印象的人,才能得到与去山南东道的钦差相同的待遇。余下的人,皆对比山南东道的钦差待遇砍半。
赏过朝臣,长平帝又下旨给安武公主加食邑五千户,允许安武公主在安业范围内发布政令。
朝臣们立刻出言反对长平帝对安武公主的重赏。
虽然安武公主确实在商州案中贡献甚大,但讨价还价总不会错。
长平帝早就看透这些人在建兴朝和焱光朝养成的臭毛病。无论皇帝有什么命令,都会试图反驳,奢望出现主弱臣强的情况。
焱光帝刚登基的时候曾治过朝臣们的毛病,效果可谓立竿见影。可惜焱光帝年迈时,将刚登基时唯我独尊的狂妄忘得干干净净,以至于朝臣回想起建兴朝的好生活与焱光朝时的鲜明对比,变本加厉的想要‘说服’皇帝。
朝臣以‘不患寡而患不均’为理由劝说长平帝,言安武公主非嫡非长,若是得到远超于兄弟姐妹的赏赐,不利于皇家兄弟姐妹的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