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只有一种可能。
出现在阳谷县的葱油饼,十有八九,是卖家从清河县武大郎炊饼铺照猫画虎学来的。
嘶!
卷!
真是太卷了啊!
他武大郎开发的葱油饼,也就才上市个把月吧。
眨眨眼的功夫,就传到阳谷县来了?
看来。
北宋各地间信息交流、互通有无的速度,远远超乎他武大郎的想象啊!
好在。
武大郎在看了那卖家制作的葱油饼之后,顿时就松了一口气。
那摊主的葱油饼,只学了个皮毛,名字虽然都一样,但和他武大郎做的正版葱油饼,差距还是蛮大的。
只不过,此时的北宋,吃的玩意儿并不是很多。
所以这山寨葱油饼的摊位上,还是排满了不少人。
嘶!
看着这场景,武大郎有了一种危机感。
看来,他的葱油饼生意,得赶紧搬到这阳谷县来。
否则,这市场都被山寨品给包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