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路抬头行礼:“先生心念鲁地故土,然先生不是更希望儒的教化遍布天下的么?”
“先生为什么哭泣呢?”
孔丘与子路,两个人相伴了大半辈子,子路是唯一一个敢驳斥孔子话语,甚至给他提意见的人,两个人的关系早已超越寻常的师徒,而更像是一对挚友。
“鲁哀公百十四年,哀公西狩获水麒麟......”
孔丘的声音有些飘忽,又很是沙哑沉重,子路接口,认真道:
“学生记得,先生说,此非祥兆,先生说,‘吾道穷矣’。于是停止修《春秋》。同年六月,齐国陈恒弑齐简公,先生斋戒沐浴三天,见鲁哀公,请求鲁国出兵讨伐陈恒,没有得到支持。又向季孙请求出兵,同样遭到拒绝。”
叔仲会眨了眨眼睛,那时候他似乎才刚刚跟随孔丘没有多久。
“礼崩乐坏,道德沦丧,正是因为不愿再有这种事情发生,学生才更要去卫国。”
孔丘忽然开始呜呜的哭。
子路亦抬起苍老的面容,笑道:“先生是不舍学生吗?”
孔丘哭着哭着,开始咳嗽起来,他的脑袋垂下去,再也不看泰山了。
叔仲会握笔的手抖了抖,他眺望远方的泰山,巍峨的岱宗就在那里,镇压着整片齐鲁大地。
夫子曾在年轻时登泰山而小天下,如今他再也不看泰山.....
子路也望了一眼泰山,笑着摇了摇头:
“记得,夫子当年登泰山,与道人荣声期不经意而遇,荣声期披着鹿皮制作的衣服,拿着没有装饰的琴,边弹边唱,于是夫子就问他,你为何如此快乐?”
“道人荣声期道:我的快乐很多,最突出的有三条,其一,天生万物,以人为最宝贵,我是人,自然高兴,此一乐;其二,人分男女,世俗又以为男尊女卑,我是男人,也很高兴,此二乐也;其三,人生寿命有长短,有的人很小便夭折了,而我活了九十五岁,当然高兴,此三乐。”
“贫穷是读书人的本分,死亡是人生的归宿,守其本分而得其归宿,有什么忧愁呢?”
“夫子当时夸赞了他,并且和他谈了很久。”
“荣声期和夫子说,夫子是泰山。”
子路叩首:“先生永远是子路的先生,永远是子路是夫子,子路不敢不仰望先生,从古至今,从生至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