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不是轻易就能干的事情。
……
行九十没有想到会在这里被一只火屠袭击,他的名字有些怪,因为他曾经跟随过叔仲会大士,后者乃是至圣的执笔侍者,也是儒门至圣亲传弟子中,年纪最小的几位之一,他小至圣五千五百岁。
叔仲会大士是三晋人,年少有为,执笔而从至圣,天资极高。他行九十曾经有幸跟随过大士一段时间,后来大士归宫,自己不能再继续跟随,但希望能把儒门道理传遍天下,于是便从遥远的楚国,来到了这赵国的土地上。
他希望更接近大士的思想,所以来到了他的故土,在这里传播大士的学说,庄子里的百姓们欣然接受了他,并且亲切的称他为先生。
这让他受宠若惊,他是楚人,在中原看来算是蛮夷,骨子里其实有些自卑。
楚国被神统治的太久,也太累,所以当行九十发现,没有神的国度竟然是这么美好,而大士所讲述的道理,正如指引他走向希望的火烛。
他义无反顾离开了楚国。
行九十,这是大士给他起的名字,他原来就叫九十,一个没有太大意义的名字,但是大士听闻之后,
便给他加了一个姓。
是姓而不是氏,而行九十原本也没有氏,他是一个庶人,只有名,其他的都是没有的。
大士的那个意思,是“行百里者半九十”。意思是走一百里路,走了九十里才算走了一半,喻指做事情愈接近成功愈困难,因此更要努力、谨慎。
大士希望他不要放弃,不要停下。
他也是这么认为和去做的。
所以当那个火屠出现的时候,他选择收拢孩子们,让他们先行离开。
但是这个妖的强大,出乎了他的意料。
仅仅是一道目光,这些人就被发现了,孩子们死死的抱着案牍,并不干净的脸上带着害怕与恐惧。
当火屠咧嘴微笑的时候,行九十知道,今天自己是必死无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