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少是相虺所知道的,基本构成。
当年整个天下都是纣王的,而那个时候,还没有龙渊的说法,妖神们从天下之下涌现出来,在人间大地上肆虐,连年的兵锋与战事让商朝军队疲于奔命,而与此同时,西岐之上有鸑鷟与火凤显化,从此,周人踏出西岐。
武王在征伐妖神,纣王同样在平息动乱,而这件事情的源头,被认为是东夷的巫术。
天下之下的大门被打开,妖神们觊觎人间,贪婪的等待已经等了上万年!
那是世间一切不详的聚集之处,仿佛是人间的倒影,一切的礼义仁善在其中都寻找不到,妖类的凶名从古老的三圣时代便一直流传,红山之下黄帝兴兵,仰韶之野炎帝搏命,而至九黎山下,青丘大泽之野,蚩尤作始作天兵以镇妖神。
纣王的失措举动导致了天下的崩坍,也让武王找到了冲击他王权的时机,纣王的理念与武王的理念是不同的,不论是正确的历史线还是这片世间的历史线都是如此。
纣王废除了活人的祭祀,并且不再任用那些无能的兄弟,反而是只要有能力,那么即使你是奴隶也可以身居要职,他用人不看出身,有能者居之,这思想固然是好的,但是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之下,那些作为奴隶的人,他们的秉性便一定纯良吗?
纣王知道如何任人,但却不知道如何改变他们的思想。
武王知道如何改变思想,但对于任人方面,却依旧是照着宗族血脉为优先。
即使没有能力的人,也必须排在有能力的人前面。
两个人都有错。
帝辛错在没有给提拔起来的奴隶进行正确的理念教育,导致他们毫无立场可言,姬发则是错在对于血脉的优先与高贵化,这导致了后来的阶级固化与腐败,使得百姓越发贫贱,而士人则越发金贵。
牧野之战,其实是双方征讨妖神之后,对于整个天下归属的最后一战,这代表了双方的理念,这种碰撞,势必是如同水火一般,绝不可以相融的。
这场大战结束之后,纣王落败,武王则是接替了他的工作,将他镇压的妖神,以及自己所击败的,统一封印在龙渊之中,据说当时整个天下妖氛遮天,也没有神灵出现,因为失去祭祀的缘故,导致商朝的神灵都已经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