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管谁叫爹娘?
老太太如今也不拿他当客待了,拿出教训丈夫孩儿的精神,指着他道:“你且等着,还没轮到你说话呢!”
宋大哥也跟着怒斥:“昨晚咱们一家子看着他跟时官儿拜的天、拜的祖宗!我竟没想到他们两个人早有私情,更没想到他们能在朝堂上、当着圣上的面……”
二哥宋昀则拿荆条指着宋时,望空挥了两记,恨铁不成钢地说:“养你这么大,不指望你生十个八个儿子开枝散叶,也不能跟个男人走了,让我们宋家无人啊!”
桓凌负荆请罪,坦然等着受杖时,他哥哥们打不下手;如今隔着人八丈远,打不着了,才放心地将那荆条抡得山响,一派要着这对野鸳鸯着实打死的气势。
宋时看桓凌一副忍辱负重任由打骂的模样,爹娘哥哥们又怒气难消,连嫂子们都吓得躲在房门后不敢出来,只得亲自解释:“桓师兄今日遭人弹劾,正是因为在边关查到兵部任用非人、边关将领贪腐怯战的实据,那些背有关系的权势之家要害他。我怎么能眼看着他一个为国为民的忠臣、功臣,被小人所害?我当然得替他作证,只不过是作证时引错了典故。”
嗯?什么典故错了?
他娘和哥哥们还以为他真能说出两人只是兄弟朋友的交情,他爹却知道那典故也跟凤求凰没什么区别,只不过是一嫁一娶……
他儿子娶个男媳妇回来,也不是什么美谈啊!
他阴沉着脸听宋时把朝堂上的事说了一遍,有不足处桓凌又有补充,并说:“今日桓家被弹劾之事我祖父已然知道背后推手,必会处置得妥当,不教连累爹娘和兄嫂们……和时官儿。”
宋大人也不怕他连累,刚硬地说:“我一个通政司经历怕什么,大不了告老致仕,在家含饴弄孙,以待天年就是!”
他还当什么官!去什么通政司!难不成明日同见了桓参议,还要叫一声“亲家”么!
宋时是深知他爹爱当官的,生怕他激情辞职,回到家又因空虚无聊得上什么老年病,连忙扶着他爹,又挽住他娘,小声安慰:“爹娘看开些,反正是桓师兄进了咱们家祠堂,又不是我进他家祠堂,咱们宋家又不吃亏。”
说罢实话,又提高声音摆明重要性:“这事是当着皇上的面说的,今日说了明日又反悔,皇上与百官看在眼里,会不会猜测我是为了包庇桓家做伪证?到时候不光桓家要受御史纠察,咱们家也要受牵连,所以必须将此事坐实!”
就只当了娶了个高壮些的,官场混得比他还好的媳妇罢。反正看脸、看文采、看温柔小意,样样也不比张次辅打算介绍给他的差。还是个阁老亲孙——不是符正合他爹挑儿媳妇的条件吗?
唯一缺点就是他是个男的,不过这点反正也不当吃不当看的,对别人没什么影响,他自己不嫌就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