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静华粗粗扫了眼,发现那是一本书的名字。书籍作者是名中产阶级,她拿了两个月生活费当启动资金,假装自己是穷人,亲自体验底层人民的生活。/p
为了节约房租,首先在郊区找了间破旧老屋,每天上下班单程40-50分钟。/p
底层人民缺乏专业技能,只能靠出卖劳力赚取生活费。这就意味着,每天干八个小时,薪资水平偏低。就算省吃俭用,也不足以应付所有开支。/p
更何况,生活不会一帆风顺,不时有发烧、感冒、牙龈发炎等意外情况发生。/p
第一个月结束,作者发现收不抵支。她不得不考虑除了本职工作,再干一份兼职。/p
然而没过几天,作者就崩溃了——主职和兼职都是体力劳动,实在太累,身体很快吃不消。后来,甚至到了不用止痛药就无法坚持的地步。/p
可是穷人没资格生病。/p
一方面,医药费是笔不小的开支。另一方面,请假休息,为数不多的薪水会进一步缩减。/p
为了赚到更多金钱,作者不得不每周工作七天,靠加班获取更多收入。/p
即便如此,也只是刚刚达到收支平衡。/p
一旦生病、房租上涨,又会变成收不抵支。/p
如果使用信用卡,倒是能暂时渡过难关。可收入小于支出,债务日积月累,最后只会像滚雪球般越滚越大。/p
更糟糕的是,从餐厅服务员到家政女佣再到超市售货员,不管换什么工作,薪资同样低廉。/p
在长期高强度体力劳动的压迫下,作者变得尖酸、刻薄、满怀怨恨。/p
……/p
才看完一半内容,冯静华便冷汗涔涔,浑身起鸡皮疙瘩——书中描绘的底层人民生活,简直跟她一模一样!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