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此,朝鲜平定。
现在大军正在回撤途中,不过朝鲜国王李倧派来的使者可比大军快多了,在塘报到达的第三天,朝鲜的前来感谢的使团就到了。
这次朝鲜使团的规格之高远超从前。首先为首的是李倧的二儿子凤林大君李淏,也就是历史上后来继承朝鲜国王的孝宗。
除他之外,还有两个内阁高官以及高达两百多人的随从,这些随从也不是什么人都能当的,随便拉一个出来都是世家子弟。
为啥?
去传说中的大明朝贡,那可不叫差事,那叫嘉奖!
只要在大明的书院呆上这么一个月,那就等于镀了金,回去后在朝鲜学界就有说话的份儿了——要知道目前朝鲜学界几乎所有的经义经典全部来自中原,而且士大夫对此崇拜至极,但凡有人做某经义做了上佳的注解,都能引起轰动。这么一来,若是有人能在经义的发源地“钻研切磋”一个月回来,自然说话的分量就不一样了。
朝鲜使团拉着五十多车贡品,浩浩荡荡地走在街上,引得百姓侧目纷纷。
要说现在的李倧,可是巴不得抱紧大明这条大腿。他算是看明白了,自家的兵也就够吓唬吓唬本国百姓用,要说真能保住他江山的,也就大明了。
“说来说去,你是觉得地方上会因为缺人缺设施,所以造不了。那么我们转变一个思路,如果是朝廷跟他们买呢?我想只要银子够,那么兵器所肯定能想到造炮的办法的,说白了那些设施也没多复杂,可不要小看了人民群众的创造力。”
“买?国公爷这是从何说起啊,那地方上的兵器所说白了还不是朝廷的,怎么论上一个买字了呢?这不合例啊,这例要是一开……”
曾其成话说到这里自己就打住了,因为他忽然想起一件事。
这国公爷开的例还少了?他的东厂督公的位子,还不是开了本朝未有之先例,甚至破了祖制才坐上的?比起这个,现在开的例算个什么?
秦书淮轻笑道,“曾大人怎么不继续说了?”
阅读东厂督公最新章节请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