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没有经过正规训练的部队来说,主力部队被击溃,就代表着全盘的崩溃。军队能力的高低,实际是来自于组织程度的高低,熟悉而且信任自己的军官,熟悉而且信任周围的每一个士兵,才能散而不乱,乱而不溃,在高度复杂的战斗中保持住军队的组织。
科尔沁部和哈剌慎部的联军中军被轻易击溃之后,等于是草原上的联军全盘崩溃了,有良好甲胄防御的铁甲骑兵冲杀进来之后,联军的这些亲卫骑兵们却遇见了一个尴尬的事实,自己的武器无法对对方造成有效的伤害,对方严格训练带来的密集阵型,也使他们在每一个局部都有很大的数量优势,同时反过来形成了巨大的冲量,势不可挡。
可因为自己的队形不断的堆积,土默特部突然冒出来的这些铁甲骑兵得到了不断前压的机会,骑马又跟走路不一样,走路两腿一并一个后转身就可以往回跑了,要拉住马掉头就会把自己人冲个乱七八糟,退又退不得,只能是被动的被对方杀伤。
不管是面对长矛的攒刺还是对方长刀大斧的劈砍,锁子甲和棉甲都形成不了太有效的防御,几乎是挨到一下,就会丧命或者是丧失战斗力。
这肯定不是土默特部的骑兵,身穿铁甲的骑兵列成阵列队形,好像是一堵墙一样的压边则是穿着轻甲的轻骑兵。
问题的关键是,对于科尔沁和哈剌慎的联军中军来说,土默特突然冒出来这些整齐划一的轻甲骑兵,披甲和武器也不比他们差多少,至于和铁甲骑兵硬撼的那些部队,装备则完全不是对手了。这些骑在精选的高头大马上,身着钢铁盔甲,身材高大,面色严峻的战士。仿佛就像是杀神一样不可阻挡。
大军作战就是有这样的问题,如果被对方地大军压过来的话,如果队形排列的太过拥挤,处于中间的部分往往是运动不开,打又打不过,跑又跑不了,只能是被动的被屠杀。
不管是东方还是西方,都有个说法,自由民组成的军队战斗力要胜过奴隶组成的军队百倍,因为他们有自己战斗的意志。
在某些情况下也不尽然。比如说现在,土默特部落的牧民骑兵在层层的督战队威压下,要退只能是被杀,要冲却还有一线生机,加上那些汉人兵马地强悍威势,彻底的把这些土默特部的骑兵激了。
而且冲到前面,他们的面前就是敌对的哈剌慎和科尔沁部的联军,冲到跟前,如果不去拼力厮杀。那对方就要拼力来杀你,种种境地,逼得这些土默特部的牧民骑兵只能去厮杀,只能是拼。
草原上的战争,既然是强,战争的目地又是想要多捞取些草场、人口和牲畜,当面的敌人,他们的人力,马匹可能今天晚上就变成你自己的东西了,所以大家都不敢下手。也不愿意下狠手,所以现在草原上的战斗的规模或许不小。可烈度往往很低。
各部之间地战斗。往往是在水草丰美地某处。聚集起几万兵马。万马动地时候。草原上烟尘四起。气势壮观无比。但是一到接战地时候。大家在草原上两翼张开很大。互相试探。互相拉弓射箭。看上去也很热闹。但是多半一接触就分开。有勇气地上前一冲。另一方就要崩溃了。然后这一场战斗也就分出了胜负。
所以经过相对系统训练。并且跟随满清获得过战争经验地科尔沁骑兵就冠绝草原诸部。科尔沁部也成为东蒙古草原上最强大地势力。
不过在科尔沁部最强地骑兵也就是中军这一部分。都是科尔沁各部贝勒地家生子奴才。也就是几千人而已。而且他们地训练和勇气明显不如陈永福地那些百战老兵还有胶州营训练出来地铁骑。这次来到草原上地大部分骑兵都是牧民骑兵。他们那里见过这样地场
原本也是牧民地土默特牧民骑兵有如疯狂地突击前进。联军地牧民骑兵都已经是感觉到胆寒了。联军地两翼迅地牧民骑兵没有什么纪律。在草原上列阵地时候也是乱七八糟地拥挤成一团。
仓促间就算是想要散开也是不能。在前队无奈之下只能是挥刀抵抗。可迅地就被大队涌来地土默特牧民骑兵冲溃。前队后队混杂在一起。完全是变成了一锅粥地状态。可这一锅粥。却只是联军地士兵被砍杀。
在后队已经有大批地牧民骑兵不管不顾地拨马逃跑。而中军那边。则是被两翼和后队阻碍。只能是和铁甲骑兵硬撼。
这样的硬撼,近乎于屠杀,双方骑马列阵互相攻击,科尔沁的汗帐亲卫骑兵根本占不到一点的便宜,只能是被杀被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