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来有些可笑,尽管汉城一带大乱,山东兵马突袭行动,可这消息却根本没有传到北面去,在对面的满清兵马印象中,朝鲜还是在安安稳稳的做满清的藩国。
在正常生的历史时空中,现在的汉城以及周围地区,集中了韩国差不多一半的人口,这个情况在这个时代也是差不多。
因为朝鲜多山,可以耕种的良田主要是集中在汉城一带,朝鲜的文武两班,高官勋贵的家业也多是在这里,掌握了汉城,实际上就代表掌握了朝鲜全境。
等到最后一门十二磅炮,从船上卸下来安置在王宫周围之后,驻屯军统领王海也和朝鲜国王以及大臣们明确了职责。
今后朝鲜国王所出的每一道诏书,还有朝廷的任何公驻屯军核准,汉城和仁川以及开城的防务,由驻屯军指导进行,对这三处城防各级官佐的任命,驻屯军有绝对的权利。
驻屯军的军饷、粮秣、民夫丁壮都有朝鲜国一并供应,当然,胶州营朝鲜驻屯军将有义务负责朝鲜国的安全,使其不再受到满清鞑虏的骚扰和侵略。
王海私下里也是感叹,这读书人的花花道道就是多,跟朝鲜定下来的这些规矩,一条条看着是为朝鲜好,显得公平无比,可实际上却大家都明白如何。
对方的兵马就在自己的王城中驻扎,杀气森然的大炮座落在里外周围。又有那些被杀鸡儆猴地目的,砍下来的血淋淋人头,朝鲜上下很快的就知道怎么做了,这不是对方还给自己留面子。
最起码朝鲜国王和诸位两班大臣的地位和特权都给保留,而且依旧是让他们号施令,看起来这朝鲜驻屯军只不过是替朝鲜驻防边疆而已,既然这样,也就不能要求太多了,也就是头上换个主子罢
十一月初五。王海的亲笔信被快马送到了仁川,一直在那里主持防务的郑蛟,和带着这封信的山东亲兵一起踏上了回城。
当时有个约定。王海确定自己控制住汉城之后,就派人送去回信……
一直到这个时候,满清那觉,因为他们派来采买大批货物的商人在朝鲜驻屯军登6之前就已经是回到了盛京。在这之后,在冬季,朝鲜南北交通经常被大雪所阻断。消息居然一直是没有泄露出去。
在古代这种交通落后,信息流转闭塞地情况下。某地生变故,只要是封锁得法。确实是能实现保密。
何况刚刚被满清攻占的朝鲜人对鞑虏并没有什么好感,肯定不会有什么主动通风报信的存在。实质上,对于展示了足够武力地大明山东兵马。许多朝鲜的中下层士子和地主们,大多是欢迎的态度。
毕竟对于几百年的朝鲜传承,这汉家衣冠代表着地可是正统所在,也是朝鲜对文明的向往所在。
十一月间,走仁川和山东这条线,因为渤海的风大浪大,并且海冰出现,实际上要先沿着朝鲜海岸线向南,然后再折向山东,在莱州地灵山私港一带上岸,这花费的时间可真是不少。
事实上,等确定地消息到了李孟的手上,已经是腊月初了,崇祯十六年也要过去。
这个消息先送到地是齐国公的谋主公孙先生那边,谋主和军师地称呼是非正式的,但这个称呼所代表地地位却是不言而喻。
带着铁面具的孙传庭被众人怀疑身份很久了,大家也是遭遇,同时也是对山东和李孟的天命所钟更有信心,公孙先生的水平,在山东的文武高官之中都有共识,那真是实实在在的宰辅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