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
8K看书 > 其他类型 > 顺明 > 第四百一十六章 患 京师 盛京

第四百一十六章 患 京师 盛京(3 / 7)

更有聪明的想到,京师这么为难的做派,搞不好是正中那山东李孟的下怀,让人觉得委屈全在山东,而京师朝廷则是完全的理亏。

果不其然,崇祯十六年的正月初三。京师的士人圈子里开始有隐约的声音传出。说是国家危难,正需要忠臣良将挺身而出。可圣上却这般地对待功臣,恐怕让天下人寒心啊,声音实在是太隐约,因为说话的人和影响力实在是不值一提。

但渐渐的却有人就这个事情写文章,并且在各种文会和诗社之中鼓动,大凡这在野的士子,不管心中如何想,总是要找朝中政事的毛病,吹毛求疵,以显现自己这在野的人士高瞻远瞩,乃是大才。

对待功臣这般的凉薄,本身就是朝廷做的不对,正是可以被挑出毛病的,一些人都好像是见血了地蚊蝇,就这个事情纷纷地批评痛斥。

不管是皇帝还是朝廷大臣,偏偏对清流们的声音拿不出太有力地反驳,胶州营大功是真是假,尽管没有明文确认,但各个衙门的确认结果差不多全天下都是知道了,可京师一没有表示褒奖,二连个献捷的仪式都是半途而废,这种事情,本就是让个功臣寒心的勾当,朝廷一分饷银也没有给过对方,河间府山东兵马孤军奋战,京师周围屯驻了二十多万兵马,一支援军都没有派出去过。

若说是胶州营有野心,可去往南直隶平乱,去往河南平乱,来北直隶支援,都有朝廷下达的调兵旨意,这山东兵马完全是按照规矩行事,若是说胶州营和李孟居心叵测,恐怕这朝廷有要被人说凉薄和过河拆桥了。

京师百姓们过了个高兴的正月,可京师的士林和官场却注定不安定,正月十五那天,文人之中突然出现了一篇文章,唤作《飞将军赋》,是借着西汉时候,飞将军李广立过大功无数,却始终未能封侯,到最后被迫自杀的典故,借题挥,从崇祯朝的督师卢象升,下狱病死的孙传庭,莫名其妙被杀的陕西总督郑崇俭等等,说是本朝对待臣子实在是凉薄无情,立有大功的往往没有好下场,不知道将来,这山东兵马会如何,并且呼吁。李广、岳飞、于谦前车之鉴在前,切莫自毁国家的屏障。

这文章文辞中上,算不得一等一的精彩文字,可所说所引,则都是最切中时事的例子和典故,并且语句之中。自然而然的能看出一股愤懑辛酸之气,好像是满腹苦闷,却无数诉说,只能通过这文章一抒胸臆。

《飞将军赋》突然出现在江西会馆的一封书信中,据说是江西某士子抄录江南某文会地文章,觉得精彩,所以给在京师的同门观看,先是江西籍的士子们,然后慢慢的扩展开来。大家谁都不敢把这文章拿到明面上来评点,因为这里面的文字几乎是给近年来大批被处斩和定罪的文武大臣们翻案。

可越是这等违禁地文字,则传看的人越多。流传的度也越快,更不要说京师之中有多少那些获罪大臣们的亲朋故旧和同情。

昔人已去,文章所说的毕竟还是今日的事,不需要明眼人也能看出来,这《飞将军赋》到底是说谁。

《飞将军赋》中种种的典故例子,所列举的功绩,所获的罪名一项项列出来,让人感觉卢象升、孙传庭、郑崇俭等人地遭遇是何等的冤屈,朝廷的判罪是何等地荒唐。崇祯皇帝的勤俭英明形象,在看过这文章之后,肯定心中会有个大大的疑问了。

另外,还让人忍不住担心那老实巴交,不计得失,舍身为国的镇东将军李孟,他立下了这般的大功,可却被朝廷如此的对待,真不知道将来会如何。莫非这一次,朝廷又要依照旧例,自毁长城。

眼下满清鞑虏和蒙古鞑子都好端端的还在关外啊,那闯贼和曹操还有八大王正在中原腹心一带肆虐,并且势头越来越猛,朝廷可千万不要做什么糊涂事。

正月期间,京师、北直隶的士林清流,被种种的手段把情绪煽动了起来,形成了一股强大地舆论潮流。朝廷不能寒了天下将士的报国之心。不能自毁长城,至于要想解决这些事情的具体做法。眼下则是重赏有功的大将李孟。

士林清流惯于批评朝政,如果士林和清流们的舆论高涨,朝堂上的官员们也会被受到影响,他们也曾经是士林众人,多少也要考虑士林风评,自从文士开始结党以来,多少大佬因为被舆论抨击,而狼狈下台的,这也是前车之鉴啊!

对于这篇作用巨大的《飞将军赋》,老太监刘福来和孙传庭小酌聚会的时候,曾经笑着夸赞道:

“伯雅这篇文章,足以赶得上咱们山东一万大军啊!”

对这个夸奖,孙传庭笑而不语,许久才是回答了这么一句话:

举报本章错误( 无需登录 )
最新小说: 上门为婿(神级狂婿)(宋齐程雪) 我妈是剑仙 洪荒:我穿越者身份曝光了! 侦探也会打网球 都市奇医 婚非婚 青丝华发不可追沈鸾 撞鬼就超神 身份证019 天机勿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