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府的那人你们安排好了吗?”
黄平对这些事情都是成竹在胸,连忙上前一步回答道:
“负责京师那边的成海头领已经是把人带了出来,这人的家眷已经是被安置在济宁州那边,估计着再过半个月,他们就能团聚了。\”
李孟点点头,朗声地说道:
“这种安排一定要做好,也是给天下人看地,我胶州营做事,从来不会过河拆桥,这让才能让人放心,才能让别人心甘情愿的为我们做事。”
这话说地在理,黄平那边连忙躬身答应,并且保证今后一定照此办理,李孟直接是把这件事情放到了一边,展开了另外的文卷,看标注的日期,这上面的日期已经是半个月之前了,打开内容开,李孟顿时是有些火大,直接是丢在了桌子上,冷声说道:
“宁师爷那边报账,你们盐帮在关外的花费一直是高居不下,怎么打听出来的是这样的消息,就算不用你们,本帅在这里等着,半个月后也是知道了。”
这文卷上面说的东西都是些道听途说的事情,什么皇太极身体病重,贝勒阿巴泰最近将获重用之类的,同样的消息,李孟在几天前就听过,因为在灵山私港那边同样有山东盐帮的设置,凡是水手船员们的谈话,还有内应的见闻,都是一并的过来。
不知不觉之间,灵山私港们的外地商船去原辽镇金州一带的交易,成了半公开的事情,本来各家朝着北面跑的船上人手,都是被严格的要求,不能在私港上谈论此事,不知道什么时候,这个禁令渐渐的没人理睬、
在酒楼茶坊还有一些摊子上,总有人议论着在北地的见闻,同样,他们所说的东西,都是被“有心人”们汇集而来,呈送在李孟的案头。
听见李孟的语气不快,黄平连忙的上前解释。他也是颇为地无奈:
“大帅,现如今除了他们鞑子自己管辖下的汉人,外面的商户想进去几乎是不可能,而且在鞑子允许通商的那几个城镇,经常有鞑子的武官亲贵掳掠外来汉人为奴的恶事,人人束手束脚。做事委实是难为。”
“那就拿钱买通鞑子,你以为那些剃头地鞑子都是什么大义凛然的角色吗,去花钱试试买通。”
情报工作的重要性,对胶州营来说极为重要,特别是对北地的情报。可这边全无寸进的模样,由不得李孟不着急。
那边黄平连忙地赔罪答应,正好此时是宁乾贵来求见,黄平借着这个由头,先告辞离开。李孟这边的布置,他那边就要做相应的改动。
和黄平不同。宁乾贵在胶州营中的地位高崇,已然是文官系统的头两号人物,更是钱财经济方面地大管家,在山东向来是和巡抚颜继祖平礼相待的,进来之后,李孟也是带着笑容款待。
大明地上下分别,同堂而坐,一般都是主位居中,客人和身份居下的人坐在左右两边。不过胶州营这边,则是李孟坐在书案的这边,凡是有资格坐下的人,都是坐在对面,不是有一个人劝过李孟,说是这样不合礼数,不过都被李孟否决,这可是上辈子养成的习惯,而且自己没什么福气享受。李孟在现代可都是站在桌子对面的那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