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句话说完,李孟后退一步,双手抱拳,深深的揖下去,营前已经是变得一片寂静,只有魏力几人放声嚎哭地声音。
突然间,整个胶州营爆出山呼海啸的呐喊,不分官兵,不分大将小校,每个人都是在大喊:
“愿为大人效死,愿为将军效死!!”
每个人都是自真心的在那里呐喊,每个人都是喊得声嘶力竭,虽然天寒地冻,但是每个人都觉得浑身上下的血液好像是要沸腾一般,士气高涨,如火如荼。
祭拜礼毕,李孟率先上马,全军开拔,朝着南宫县方向前进。
这授田的想法已经是计划了好久,本来是打算用来在湖广筹措田地,吸引山东兵丁前往,到最后因为湖广不宁,镇守太监刘福来暂时停止了活动官位。但这个计划却有些好处,那就是稳定士兵军心,增强士兵的凝聚力的好手段。
宣讲和思想灌输教育固然是个手段,但这个年代地人,特别是从农民和军户子弟中招募地兵卒,他们固然是有效死的心志,可要是用实际地利益来激励和圈住他们,那样的效果肯定会得到大大的加强。
田地不缺,李孟已然是在山东仅次于孔府的大地主,屯田田庄就是活生生摆在众人面前的例子,这些田地都是属于李孟的私产,所谓的授田就是把田地的使用权交给士兵的家属,只是收取一成或是半成的收获,其余的都归这被授田的人所有。
这相当于,每个在李孟这边获得田地的士兵和军官都是二地主,他们的土地所有权是和李孟息息相关,只有李孟不倒,愈的荣华富贵,他们的土地所有权才会愈的有保障,才会一代代的丰衣足食下去,甚至可以会因为军功的积累变得富贵,但是李孟和胶州营这个集体若是倒掉,他们获得的土地和丰裕生活也都是烟消云散。
要知道,平民和军户子弟出身的兵卒对这一百亩地会有怎样的渴望,拼命一辈子不就是想要过得好些,从种地的成为有地的吗?这几名牺牲的将士拿到这赏赐,那就说明那个政策已经要开始实行了。
士兵们的心中都是有这个觉悟,为胶州营去拼死作战,换得自己和家人的富裕生活,拼死去作战,让自己的富裕生活变得更好,拼死作战,捍卫这个团体,捍卫李孟,让自己已经改善的生活长久的存在下去,而不是昙花一现。
李孟在营前的训词激励士气的效果大佳,不过也没有人注意到,李孟处处只提胶州营,只是说本将,却丝毫不提大明,不提朝廷。
不过离开了冀州之后,粮食补给这边就出了问题,在南宫县扎营,得到了探马的军报,说是清军在清河和威县之间有停驻的迹象,大概和李孟的判断差不多,李孟准备召集诸将商议下一步的行动,军需官却过来报告说道“粮食和草料只能是再坚持两天了。”
倒不是胶州营的后勤补给跟不上,而是要追击敌军,李孟有意的加快了行军的度,从德州那边过来的后勤补给渐渐的追不上了。
李孟稍一琢磨,顿时是有些怒气,开口申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