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是众人的非议,就足够把他压垮了。
李治特意召集群臣欢送程锦堂和执失云渐,武皇后没有出席,六王李贤、七王李显都在场,李旦也在飞楼上观望。廊下是朝中的文武官员,领着二品虚衔的老臣,官居三品、掌握实权的宰相,两省常参官,只能参加大朝会的七品芝麻官,外国使臣,宗室王孙,皇亲国戚,世家名流,一个不落,能来的都来了。
李治这是在当众竖立太子李弘的威信,稳固他的太子之位。
同时,李治也是在为她正名,昭告天下,即使她只是个皇室养女,也容不得别人轻视。
裴英娘心里涌动着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滋味。
义阳公主和宣城公主出身高贵,但因为卷入宫闱争斗而落得幽禁的悲惨下场,纵然是武皇后挟私报复,可李治的不闻不问,也是造成两位公主悲剧的原因之一。
李治的温柔和宠溺,让裴英娘忘了对方也是个杀伐决断的天子,他对武皇后和武皇后所生的子女有多疼爱,对其他庶出子女就有多无情。
长孙无忌、高阳公主、巴陵公主、房遗爱、柴令武、李元景……
皇室成员,血亲外戚,甚至是亲生骨肉,李治都能果断地痛下杀手。
他手上沾染的鲜血,不比其他皇帝少。
他比同胞兄弟李承乾和李泰更沉着冷静,手段也更高明,他先借长孙无忌之手,除掉吴王李恪,逼死姑父、姐姐、叔父数十人,然后等羽翼丰满,时机成熟,和武皇后联手,一举击垮长孙无忌、高家、王家的关陇体系。
王皇后和萧淑妃是他的枕边人,但涉及到前朝争斗,他狠决凉薄,照样没有丝毫留情。
多年的病痛和中年以来的深居简出让人忘了李治早年的雷霆手段,他是太宗李世民亲自教养长大的,该狠心的时候,他比谁都铁石心肠。
武皇后是唯一的例外,也只有这一个例外能让他优柔寡断了。
新城公主抑郁而亡,李治愧对妹妹,提起新城公主时,总忍不住泪洒衣襟。
但裴英娘知道,如果再给李治一次机会,他仍然会做出同样的选择,他不会因为妹妹放过驸马。
这样的李治本该让裴英娘心生畏惧的,可她忘不了刚刚进宫时,李治对她的呵护和关爱。
每天清晨去含凉殿问安,他歪坐在簟席上,眉眼温和,笑容和煦。光线从槅窗外撒入,笼在他身上,花白的两鬓泛着柔和的晕光。他招手唤她,像个普普通通的长辈,“小十七,快过来。”
他喜欢喊她小十七,不是别的,只是亲昵,仿佛她永远是个小娃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