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臣们轮番歌功颂德,然后是使臣们繁荣啰嗦的贺词,接着是六王李贤和新科进士们的斗诗大会……
裴英娘光是坐在一旁听着,都觉得累。
趁着众人的目光都被侃侃而谈的李贤吸引走了,她执起鎏金舞马衔杯纹银壶,走到李治的坐席前,屈身跪坐,为李治斟酒。
菊花酒甘美清凉,养肝明目,正适合李治饮用。
李治打发走一拨拨献殷勤的朝臣们,专心和坐在右手边席位的太子李弘说话。
李弘入秋以后时常生病,面色有些苍白。
李治细细问他每天几时起身,几时就寝,一日膳食吃得香不香,事无巨细,有些问题连太子妃裴氏都答不上来。
裴英娘看太子妃有点窘迫,含笑道:“阿父歇口气,尝尝今年新酿的菊花酒。”
李治笑了笑,示意宫婢给裴英娘添座。裴英娘年纪还小,没有单设坐席。
太子妃裴氏低头整理臂上的藕荷色夹缬披帛,悄悄松口气,太子近来行踪缥缈,像是有什么事瞒着她,李治问的问题,她实在不知该怎么回答。
宫婢抬来一张胡床,安放在李治身边。胡床并非床榻,是一种方便携带的坐具。
裴英娘左右看看,太子李弘、太子妃裴氏,六王李贤、六王妃房氏,七王李显和七王妃赵观音分别坐在李治的左右两侧,唯有李旦的坐席前只有一张食案,瞧着有些孤零零的。
李令月耐不住性子,急着看热闹,已经迫不及待观察倭国使团去了。
裴英娘想了想,让宫婢把胡床挪到李旦的坐席旁边。满朝文武和宗室们都在宴席上盯着呢,这时候坐在李治身边太打眼了,还是挨着李旦自在些。
李旦正襟危坐,手里握着一只玛瑙杯,杯中酒液晃荡。他的心神显然不在美酒中,眼睛望着远处的群山叠嶂,神色平静。
察觉到身边的动静,他撩起眼帘,看到裴英娘捧着一盘蓬饵,高高兴兴走到他身旁,矮身坐在胡床上,低头吃铒糕。
她吃得慢条斯理的,动作不快不慢,优雅端庄。但对面的太子妃和房氏、赵观音似乎还是被她的好胃口惊着了,时不时扫她一眼,目光中带着惊异。
她歇口气,饮下半盏三勒浆,目光逡巡,视线最后落在李旦的食案上不动了。
李旦垂眸,伸手把自己没动过的茶食推到裴英娘面前,“自己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