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部讨论中,小马哥还是强调:“我们的前景并不确定。腾讯不会被骂死,但是肯定会因找不到盈利模式而失血致死。”
变化发生在网上爆发对腾讯的密集指责后的几天。
《精品购物指南》以几乎一个整版的篇幅刊出《邮箱收费风波未平,腾讯上演火中取栗》一文。
“也许是现在的网站都太急于盈利了,腾讯公司竟然打起了注册的主意,对页面注册进行了限制,想把人们都推到用手机花钱注册的路上去。
但是腾讯太高估了自己,也太高估了他的用户。看电子信箱注册收费有了风声,结果却成了火中取栗。”
记者以亲身体验写道:“记者在早、午、晚、夜四个时段各花了20分钟从页面注册,但是全部失败。
因此,有理由怀疑,腾讯公司已经在服务器上对页面注册进行了全面的限制,要想申请新的QQ号码,只能花钱用手机注册或者是打168声讯电话。”
“限制还不止如此,除了限制注册,还限制用户加入好友的数量。
以前,好友名单的数量是没有限制的,但是最近好友名单里只能保留200人了。
所以,如果你的好友多,你就只能申请新号码,申请新号码就要再付费,名单满了,再申请、再付费,如此循环往复,腾讯公司的收入可真是源源不断了。
有人讥讽道,腾讯公司还真大方,每个名单给200个名额,如果变成20个,收入岂不是更多!”
前世,正是《精品购物指南》推出了一篇批评腾讯变相进行注册收费的文章,把腾讯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遭到了数不清的口诛笔伐。
只不过,前世的标题是《要学邮箱注册收费,腾讯上演东施效颦》。
2000年年中,263首都在线不声不响地发起了一项在线调查:“如果收取很低的费用,您是否愿意使用建立在更先进技术平台上的263收费邮件系统?”
虽然事先未经任何声张,却引起了互联网界地震般的反响。
大量网站群起响应发声,一股尝试收费的浪潮席卷而来。甚至有人认为所有互联网业务的赢利模式将从此发生改变。
放现在肯定是不会有人觉得邮箱收费是个什么不得了的事情。
你只管收费,我保证不用。淡定得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