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妙儿赧然道:“父亲说,今儿有客要来,我想着……”她语气一顿,吞吞吐吐道,“去买根新簪子配衣裳戴。”
夫子哑然失笑。妙儿再稳重矜持,也只是个十一二岁的豆蔻少女,可不正是爱美的年纪?遂宽容道:“罢了,去吧去吧,别忘了功课。”
“多谢夫子,弟子晓得轻重,必不敢因玩乐懈怠。”殷妙儿行了一礼,在老师纵容的目光下欢欢喜喜的离开,直奔银铺。
她父亲管她十分严厉,怕她沉迷享乐,或是被人带偏了性情,不予她太多零花银子。但母亲要面子,家里来客时,必会穿戴一新,以显慎重。
新衣裙早就做好了,只没有合适的簪子。
殷妙儿到了铺子,便迫不及待地挑选了起来。她看中了一支莲花簪,可惜极贵,着实买不起,只好退而求其次,买了支桃花簪,嵌着一点粉色琉璃,十分可爱。
回到家中,丫鬟便说表公子到了,催她换衣裳。
殷妙儿紧赶慢赶地换了见客的新衣,重新梳头插簪。这才急急忙忙地去往嫡父的院子里,里头坐着个白衣公子,神如流水,意如轻云,竟是风尘表物。
她愣了下,心底油然升起欢欣喜悦之意。
“咳。”嫡父清了清嗓子,警告似的看了她一眼,对那公子解释,“这是你表妹,外人赏脸,多夸她聪慧懂事,实则不然,顽皮着呢。”
又对殷妙儿道:“这是你表兄云闲,还不过来见礼?”
殷妙儿赶紧过来行礼:“表哥。”
“表妹。”云闲微微一笑,不似世俗中人。
豆蔻年华,知慕少艾,殷妙儿不禁多看了一眼——唉,人世间的许多故事,都起源于在人群中多看了那么一眼。
嫡父见长女如此失态,暗暗警惕,找了个“远道而来,风尘仆仆,必然劳累”的借口,支开了云闲。待屋中只剩下父女二人,方道:“云闲是你大姑父的孩子,如今你姑父姑母去了,借住在咱们家,你可要把他当亲生兄长来敬爱。”
殷妙儿机敏,一下子听出了话中之意,顺着道:“表哥少失怙恃,实在可怜,不如叫他一直留在我们家,父亲也可就近照拂,好不好?”
“不可。”嫡父断然拒绝,“云闲虽是我的侄子,可一直寄养在他姨母家里,能有什么好教养?素来丧父之子不娶。”
殷妙儿沉着冷静,不慌不忙:“父亲是大家公子,何不亲自教养?表哥既然是您的侄子,想来绝不至于有辱外家门风。”
女儿虽然年幼,却并未撒娇卖痴恳求他,而是条理分明地逐一驳回他的说辞。嫡父见了,欣慰之余,难免恼恨——家里养了她这么久,为了一个才见过一面的男人,竟然顶撞父亲。怪不得云闲的姨母不肯再养他,非要以八字相冲为由把人打发出来,可见不是个好东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