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根据前线的战报,华军在俘获的苏军装备当中现了大量和苏军武器风格迥异的美式和英式武器装备,尤其是大量的“谢尔曼”坦克和“邱吉尔”步兵坦克,以及大量的英制和美制越野卡车,张梓忠上将不无忧虑的指出,华军每接近苏联在欧洲的工业区一步,遇到的抵抗就会越大,因为苏军的补给线已经变得相当短了,苏军的坦克开出工厂就能够到达前线,人员更是可以得到随时的补充。而华军的补给线要大幅增长,而且这些原先是苏军控制的敌占区,铁路、公路等基础设施建设都远远落后于华军控制区,这将对下一步大规模攻击的后勤补给工作造成了极端不利的影响,因此必须要在头几轮的突击中给予苏军以致命的打击,不给苏军缓过劲来的机会。
蔡锷当然知道,张梓忠这员虎将对自己去年的所作所为并不理解,因此才会有此一说,但他说的也并不都是意气之言,对于目前战场的情况,他的见解还是颇有独到之处的。
“苏军一次性出动了这么多坦克解围,这说明他们可能已经把全部的现有后备力量都拿出来了。”蔡锷看着地图,眉头渐渐的拧紧,“他们派出新的同样规模的援军还需要时间,如果我们能做到将这支苏军在短时间内全歼,通往欧洲的门也就真正的向我们敞开了。”
蒋方震听了蔡锷的话,微微一愣,“你打算怎么做?松坡?”
“你看怎么办好?”蔡锷不动声色的问道。
“在南边,何宗德的第三集团军的进攻部队,也就是罗照英的第4骑兵军正好离得近,让他们立刻出,迂回到苏军的右翼后方,刚好可以切断苏军的后路。”蒋方震说道。
“你这也是拆东墙补西墙。”蔡锷看着地图说道,“他们的缺口谁能堵上?被围于伊施姆河的苏军从这个缺口逃走,不就前攻尽弃了吗?”
“松坡忘了吗?古语有云,围三缺一,包围圈不可以堵得太死啊!”蒋方震笑着说道,“给苏联人一点逃生的希望,他们就不会就地顽抗,更便于我军的追击掩杀,不然,杀敌一万,自损三千,咱们纵使能杀光他们,也将遭受惨重损失,这可是五十万人啊。”
“好吧。”蔡锷仔细地想了想,最终同意了蒋方震的意见,“让步兵和空军的轰炸机来堵这个缺口好了。”
马格尼托格尔斯克,苏军前线指挥部。
“我们遭到了中国坦克部队的顽强阻击,司令员同志。”一位军官向罗特米斯特罗夫中将报告道。
“中国人的坦克有多少?他们的油料还没有耗尽吗?”罗特米斯特罗夫中将有些恼火的问道,“他们为什么不能提供准确一点儿的情报?”
“先后有两波中国坦克向我们动了进攻,他们的坦克和我们混在了一起……”军官小心的回答道。
“我估计大概也会有五六百辆……”罗特米斯特罗夫来到了地图前。
“我们只在这里形成了一个小小的突出部。”一位参谋军官说道,“他们很可能还会将更多的坦克投入到这个方向上。”
“照这样看,我们突破的纵深还不到4o公里。”罗特米斯特罗夫得出了一个相当不利的结论,“也许我们现在进行撤退还来得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