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也好。我们也可以继续从德国人那里取得帮助。”李鸿章点了点头。并没有问这样做会不会造成中国地军事技术地泄漏。可能在他看来。在这方面还是德国人技高一筹。中国对德国来说。应该是没有什么可保密地东西。
“听说你要继续在德国订造铁甲巨舰?”李鸿章问道。“德国人地最新式铁甲巨舰是何种式样?英国人那里不会有什么麻烦吧?”
上回英国人暗中阻挠中国在德国购买战列舰地事,老头子可一直是记忆犹新的。
“是,德国人造的船质量极佳,定远镇远二舰即是明证。”孙纲说道。“此购舰之举其实也有向德人示好之意,英国现与我国交好,是不会阻挠的。德人现有一款新式之维切尔斯巴赫型铁甲巨舰,正在建造当中,然该舰船炮稍嫌短小,其行又慢,恐不适用于我国,晚辈准备让我之技师根据我国的具体情况,自行设计。然后将图纸交由德厂。让其按我之设计方案为我国建造铁甲巨舰。”
“我出图式,由德厂建造。此法甚好,”李鸿章满意地点点头,提醒他说道,“我国船厂船台不敷,以此法正可解我之急。只是英国人知道了我们和德国人做生意,恐怕会不高兴的。呵呵。”
“所以晚辈也想效法您当初定购巡洋舰那回啊。”孙纲笑了笑,说道,“当年我北洋靖远致远两舰购自英伦,经远来远两舰购自德国,晚辈这回也是一样,在英国也同时订购一艘同级舰,也是我出图式,由英厂建造,不偏不向,英国人也说不出什么来。”
“原来是这样。不错不错,”李鸿章看着他,有些象小孩子看到喜欢的玩具一样的兴奋起来,又问道,“这新舰的样式,可有成议?说来给老夫听听。”
“新舰设计吨位约为一万四千吨左右,主炮口径为三十点五生地(厘米),与我定远镇远二舰同,然身管较长,为四十倍径(定远和镇远为二十五倍径),炮塔为三座双联装,采用前二后一的背负式布置,甲厚九至十寸左右,力17节左右,目前泰西诸国还未有此等新式巨舰,我国可谓开历史之先河。”孙纲大概的给李鸿章说了一下新式战列舰地设想。
这个方案其实是北洋船政局的技术人员和海军众将探讨了数次海战的得失后“群策群力”想出来的结果,与北洋舰队的“龙扬”号和“龙乡”号战列舰相比,中国的第三级战列舰在设计思想上牺牲了一定的航,换来了更加强大的火力和更高的防护性能。
“三座双联炮塔?火力如此之强?这炮塔当如何布置?你说什么背负式?又是怎么回事?”李鸿章一听之下立刻追问道,他毕竟是创办中国近代海军地圆老级人物,对海军的认识,现在已经相当的“专业”了。
最起码,老头子不会想爬到主炮管子上去晾衣服。
但孙纲一不小心说出来的“背负式”这个词,却的确把李鸿章搞糊涂了。
“这背负式,就是两座炮塔沿中轴线纵列布置,紧挨的后一座炮塔高出前一座炮塔,后炮塔之炮管置于前炮塔顶上,远望之象前炮塔背着后炮塔,是以称之为背负式炮塔,”孙纲给李鸿章解释道,“火炮采用如此布置之法,可使各炮塔自由转动,无论舰向敌,或是以侧舷向敌,我舰之投射火力皆可占优势,制敌于先。”
“妙不可言啊!”李鸿章想明白了孙纲说的是怎么回事,不由得连声大叫起来,“此等布炮之局,当真匪夷所思,我国技师能作如此之想,仅此一端,已可同泰西诸国比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