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样子采用三联装炮塔,在这个时代目前地技术条件下,也还是有些前。
魏瀚在信中向孙纲说,对比“三联装炮塔”和孙纲以前提出来的那个“背负式炮塔”的设想,“背负式炮塔”的难度相比之下还要小一些,因为现在英国和中国又重新开始了海军方面的合作,不妨适当增加新战列舰的排水量,从国外获得新技术解决技术瓶颈,采用“背负式炮塔”的设计方案。造出中国的全新式战列舰出来。
看样子魏瀚和叶祖圭他们是经过了仔细研究和讨论。综合了各方面的意见之后,才最后让他来决定的。
中国地科技人员和海军将士们。已经学会了“独立思考”了。
孙纲想了想,决定“从善如流”,立刻回信表示同意大家地方案,把中国的第三级战列舰地主炮布置方式,由“三联装”变回“背负式”设计,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增加排水量,让他们“集思广益,妥善筹划”,争取建造出更大更好的战列舰出来。
“所需要什么技术和机器设备,你可以想办法从外国引进,争取让我们的船厂在短时间内掌握更多的新技术。”孙纲对江穆齐说道,
“孝乌明白,大人放心。”江穆齐说道,
从新战列舰“一波三折”的设计上,孙纲又意识到了一个问题,就是必须尽快建立中国自己的科研团队,为中国的工业展奠定技术基础。
不然的话,总跟在人家的**后面是不行的。
孙纲想起来了北洋军情处的那个“科学怪人”赵春泽和他的那些古朋怪友,脸上不由得现出一丝苦笑。
中国的科研团队,就要从他们开始了!
江穆齐走后,孙纲又向李鸿章等人提出来了建立中国自己的科学研究机构的建议,李鸿章等人都表示同意,于是,在“政务院”的批准下,在京师大学堂(北京大学)设立“中国理工研究会”,以原先北洋军情处“军械司”的那些以“找存折”为的科技人员为骨干,同时向各个机器局及各省新式堂搜罗人才,并从英美两国招募各方面的专家来中国,成立了这么一个带有“实验室”性质的科研机构,一开始主要为中国的军事工业提供技术服务,至于后来演变成了中国民族工业展的技术后盾,是孙纲这时候还没有想到的。
而李鸿章等政务院大佬则要求孙纲尽可能的快些想办法把中国新式6军的底子搭建起来,因为,他们现在已经看到了中国面临着的潜在的危险。
由于北洋军情处“升级”为全**情总处,权限和工作范围大为扩展,各种情报和信息源源不断的汇总到了北京,其中关于“英布战争”的消息引起了中国上层人士的高度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