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前面的炮塔里面不是大炮,是一挺加特林机枪。”马指着图对孙纲说道,“詹先生说,如果装上炮的话。怕就太重了,而且火炮射时震动太大,怕乘客受不了。反正也不是专门用于战争的,所以才安装地机枪。”
听了她的话,孙纲不由得暗暗点头,詹天佑果然厉害,这时候居然就考虑到了火炮对车身的震动影响和载重及乘员的舒适性问题,从这一点就能看出来,詹天佑地确是中国近现代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不愧是商界骄女的创意,设计出来地中国第一辆坦克居然也是个雌的。”孙纲和她开玩笑道,“还真是缘分啊。”
“你什么意思啊你?”她笑着捶了他一拳。
孙纲告诉她。据史书记载。英国人在一战时期为了打破“堑壕战”的僵局,设计了世界上第一种坦克“大游民”坦克。可英国人不知是出于什么原因。还给“坦克”制定了“性别标准”,分为“雌性”、“雄性”两种坦克。“雌性”坦克只装备了5挺机枪,专门用来对付德国步兵;而“雄性”坦克的火力则强大得多,装有2门57毫米舰用火炮和挺机枪,可以摧毁德军的坚固工事。
后来据说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的坦克好象也有类似的“说法”呢。
马听了他这个给坦克划分“性别”的“典故”,不由得哈哈大笑,也就认了自己弄的这个坦克是个“雌性”地“命”。
不过孙纲仔细研究了一番后,又告诉她,想弄个“雄性”坦克出来,也不是不可以滴。
因为熟知战史地他知道,最初“大游民”坦克诞生时,其实是英国人应急想出来的一种武器。
“大游民”坦克地核心部件其实是农用拖拉机,实际上就是把农用拖拉机的底盘四周用锅炉轧钢板围起来,然后将履带板越过车顶,再在车两侧安上57毫米舰炮,“6战之王”的坦克就这么搞出来了。
“大游民”坦克一共需要8名乘员操作,光开车就要占用4个人。当时坦克上没有电台和车内通话器,震耳欲聋的噪声使得乘员要靠手势来指挥机械手操纵转向,再加上车内温度奇高,车辆颠簸剧烈,在这样的坦克里工作简直就是“活遭罪”。
而且,火炮射时造成的震动,对坦克成员来说,也是一种难以忍受“折磨”。
而现在中国人“设计”的第一辆坦克,却基本上不存在这类问题。
因为这种中国坦克是依靠铁路进行机动的,所以不存在颠簸和噪音的问题,而且在铁路上行驶度还可以很快,因为这种坦克一开始就采用了后世先进的单炮塔式车型,依靠一个可旋转的炮塔进行全方位射击,虽然它的武器较“大游民”坦克为少,但火力覆盖范围却可以大得多,“大游民”坦克装有两门57毫米舰炮(还有四挺机枪),火炮射时的震动可以说是个大问题,而孙纲的设想是,如果让车身再大一些,在旋转炮塔内装上一门47毫米哈乞开斯单管机关炮的话,应该是不会有太大的震动,而且还可以大大提高这种坦克的战斗力。
孙纲把自己的设想告诉马,她听了后又开始笑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