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过北洋军情处“军械司”的“大明家”赵春泽和他手下的人地努力,中国海军有了第一种可以用于实战的军用飞机了。
这种被命名为“飞云”1号的飞机,主要以木构件为主翼宽米,双翼单垂尾,使用一台经过改进的汽车用汽油动机。最大升限为16o米。最大飞行度为每小时85千米,可以在6o米的空中持续飞行近一个时辰(2小时)。而且可以搭载一名乘客(那位帮孙纲造潜艇的法国美女已经被“找存折”带着飞了好多回了),这种飞机有用于起降的轮子,按照孙纲的提示,赵春泽又明了给飞机用于在水面上起降地带有船形浮筒地水上起落架和用于在雪地上起降的滑橇式起落架(这些对“先知先觉”地穿越者孙纲来说根本就不是什么新鲜事物,可对“找存折”们来说,绝对是“天才”才能想出来的主意),使“飞云”1号能够水6雪“三用”。
当“飞云”1号飞机正式和“漫游者”号水上飞机母舰进行配合演练时,几乎整个旅顺口的海军官兵和老百姓都过来看热闹,一时间可以说盛况空前。
“漫游者”号铁甲舰经过北洋船政局的工程技术人员的多方改造,在舰面上开辟了水上飞机的搭载平台,加装了专门用于吊装水上飞机用的起重吊杆,使她可以搭载三架“飞云”1型水上飞机,还可以搭载四个侦察气球,她的改建成功,意味着中国海军现在就有了真正意义上的海军航空兵了!
虽然目前看起来这种“飞云”1型水上飞机在起降时都需要母舰上的人员用起重吊杆将飞机吊起放在水面上起飞和降落,费时费力而且十分笨拙,而这种中国人自己研制出来的水上飞机和它的母舰主要功能也就是用于侦察,和侦察气球配合使用,在真正的战斗中还挥不了太大的作用,但对中国海军展史来说,是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的。
熟知战史的孙纲知道,哪一个国家的航空兵,不是从这种艰难的起步开始的!
只要假以时日,中国的战鹰,也将一样能傲啸蓝天!
当看着水上飞机飞上天空,从战舰上空掠过,围观的人群里不时的爆出阵阵的欢呼声时,孙纲的眼睛不由得湿润起来。
自己在这个时代,已经创造了太多的奇迹。
这一个又一个的奇迹,对这个时代的中国人来说,几乎都是不可想象的。
眼看着古老的中国在自己制造出来的“蝴蝶效应”的推动下,生这么多的变化,他的激动和自豪可以想见。
可越是这样,他越是担心,自己为中国所做的这一切,会不会因为某个统治者的一句话,一个念头,一个举动,就此烟消云散?
或者是又因为一场突如其来的战争,让自己耗尽心力所取得的成就,全都灰飞烟灭?
甲午战争,不就险些让中国堕入无尽的黑暗中吗?
日本现在已经不足为虑,可中国身边的那头北极熊,他能够象对付日本人那样,采取同样的手段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