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见长案之上,果然已经摆出了一些点心了。
见了薛令姜,程小妹过来,牵着她的手去瞧,语气很骄傲:“你没来时,我们自己看了一圈,这点心做的最好的,还是我们媛儿。”
她做的是一道玉带糕,小小巧巧,面皮莹白透亮。这是以糯米为原料,一层糯米、一层黑芝麻白糖夹心,切开来看内外层的颜色分明,很好看。
薛令姜吃了一口软糯适宜,甜味得当,果然不错。
她笑着说:“这玉带糕做的的确很好。絮因,将奖品拿过来。”
絮因应了一声,拿过来一个小托盘,上头盖着一张锦帕。拿开锦帕,竟然是一个刺绣的小手提包,以璎珞为原型做了个链子,方便拿。
“不是什么名贵东西,但胜在好看实用,便赠予姑娘。”
“多谢。”秦媛颔首示意。
倒是程小妹很好奇,将那个绣花手提包拿过来反复瞧,又反复看了看:“这里外层布料的颜色,同绣花的样式原来是不同的。”
其他闺秀也凑过来,去看那个小小的绣花手提包。
这个时候,侍儿们便抬着一两张低矮的圆桌过来,上边放着各色茶点。
看着品味繁多的各色点心,刚才吃饱的肚子仿佛又留有余地了。
等到月至中天的时候,几乎每个人都吃的小肚子圆鼓鼓的下船去。
程小妹玩的最是尽兴,方才和人行酒令,吃了好几杯酒,脸颊红扑扑的。秦媛怕她醉,便过来看着她喝了两杯茶。
两人正要下船,薛令姜却过来请她们留步片刻,说了一件事。
“不知道秦姑娘的玉带糕,愿不愿意在我们糕点店里出售呢?”
她柔声细语的解释着来龙去脉:“我原来也是在富贵人家长大的。知道后宅的姑娘、娘子们都各自有各自的拿手点心。有好些外头店子里卖的吃食都不能比。奈何咱们女儿家生来就养在深闺,就是有拿手好菜,知道的人也不过是自己的家人、夫婿而已。倒真有几分明珠暗投的意思。他说请姑娘愿意可以将这一袋糕的做法教给我们,在我们的糕点店里出售。所有盈利,五五对分。且这糕点,也会冠上姑娘的姓名。”
“就如同牡丹花名种一般,世人皆知姚黄是姓姚的人培育出来的,魏紫是姓魏的人培育出来的。若有机缘,姑娘的名号也能同这姚黄魏紫一般流传于后世,不依靠夫婿,不依靠子嗣,只是凭自己的手艺。不知姑娘意下如何?”